地缘详解孙权伐魏之“石亭之战”

2020-12-07 09:39:21 作者: 地缘详解孙权

虽说把庐江、鄱阳连成一线,中断东吴东、西两境的想法很有诱惑,但真要是这样做,战略上的隐忧也还是很大的。最大的问题是横亘于庐江、豫章之间的不仅有长江,还有彭蠡泽。曹休打位于彭蠡泽西面,现在划入蕲春郡的寻阳,还可以由陆路绕过这片大泽,攻取和经略豫章,却没有这样的路线可供选择。这个时候彭蠡泽在长江北岸的水体,大概率已经与长江分离,南部形成独立的鄱阳湖。不管有没有分离,庐江与豫章故地间都隔着长江,没有强大的水军强攻过去,肯定会被从上、下游而来的东吴水军截断退路。当日庐江太守刘勋就是想这样做,结果不光豫章没拿到,庐江也被孙策给抄了底。

对于魏国来说,当下最好的选择是先稳定好庐江,日后再看到底把这个跳板用在哪个方向。然而曹叡等得起,孙权却等不起。庐江的位置之于东吴来说实在是太难受了。以后就算魏国没有实力渡江,用小股水军袭扰江东与荆州之间的水上交通线,也会让东吴受不了。换句话说,所谓划江而治只是一种简单易懂的说法,对于想让长江变身为自己防线的南方政权来说,就算不能在淮河和汉水上游建立缓冲地,最起码也得把长江北岸都控制在手。

为了夺回庐江,光想着奇袭拿下皖城还不行,必须给曹休一个教训才行。如果曹休驻军于皖城倒还好办,皖城和吴属庐江所在的安庆谷地,背山临江。东吴真要想打的话,可以由濡须口、鄱阳、荆州三面出击,把曹休堵在里面。只是曹休没那么傻,知道皖城之于魏国来说是个危险的突出部。作为统帅再勇猛也不能去承担这个战略风险,他自己还是驻于合肥,一旦东吴举兵攻皖城,便可领主力前去救援。

派军佯攻皖城,把曹休引出来也是一个方案。不过这样做意味着,必须有相当的兵力被牵制在皖城之下。曹操亲手打造的这支军队,向以重视骑兵,行军速度快而著称,尤其曹休还是虎豹骑出身。这意味着到时候皖城之下很可能形成吴军、魏军环环相套的拉锯模式,对于进攻方来说,这点是很不利的。

最终孙权选择了诱敌深入之法。具体来说,是让周鲂招诱为魏国所知的鄱阳宗帅,让他们写信给曹休表示要举兵,然后引曹休南下接应。周鲂却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倒不是说诱敌之法不好,而是这些宗帅反复无常不可信,你把计划告诉他们,说不定暗地里就会把计划跟曹休和盘托出,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谁钻进谁的套了。而且上次彭绮闹得动静那么大,刚拿下庐江的曹休都没有乘机里迎外合,周鲂认为这些身份低贱的鄱阳宗帅,对魏国的吸引力不够大。

既然诱敌之法可行,只是诱饵不够好,那就换个诱饵便是。问题是上哪找个份量又重,又绝对不会通敌的诱饵呢?其实诱饵是现成的,那就是周鲂自己。周鲂是吴郡人,前后在豫章任太守十三年,平息多场宗帅之乱,在豫章威望很高。如果他真的能投降,曹魏这边绝对有理由相信,自己这次真有机会拿到豫章了。

按说有赤壁之战黄盖假降的前车之鉴,曹休应该对此有所警惕的。事实也是如此,曹休花了很长时间才相信周舫的诚意。为了让曹休相信自己,毛遂自荐的周鲂前后写了七封信给曹休,一封比一封恳切。里面有投降的各种细节,比如总结前次彭绮兴兵,魏军没有及时接应错失良机的教训;比如分析鄱阳地区及周边郡县的内部结构、矛盾;又比如希望得到多少枚印用来收买官员将校,每个级别要多少枚都列得清清楚楚。这些在周舫的本传里都原样记录了下来,可以说周舫是一个手段高明的商务谈判高手,一点点的用细节说动了原本对他诚意持怀疑态度的大客户曹休。

演戏演全套,孙权同意计划后,故意不断派使者前往鄱阳问责周鲂,探查周鲂有没有犯错,后者则假装被逼无奈,割发代首向孙权谢罪。曹休做主将后,先是击败张飞、马超拿下武都,再在广陵前线杀敌上万,甚至还前后数次渡江作战,在芜湖、京城给吴军造成很大损失,这次还斩杀吴将拿下皖城。这一件件功劳,都是曹丕甚至曹操亲自领军都未曾做到的。尤其韩综带着韩当旧部来降,更容易让曹休觉得,自己的威名完全能够让江东之人为之慑服。加上东吴君臣配合默契,几个因素叠加,终于让曹休相信了周鲂是真心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