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一百三十三年,“玉示皇权”的兴衰之路

2020-12-07 13:40:44 作者: 两千一百三十

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商周时期,

玉石成为了贵族阶级的专属用器,

而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

让中国走向了皇权至上的道路,

亦开启了“玉示皇权”的新篇章...

秦始皇

秦汉发展时期,玉石开始兴盛,成为了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来往间的重要信物以及彰显皇家气派的器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创造了六枚一套的玉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为“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后世将玉玺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并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既然朕顺应上天的旨意,成为了天下之主,上天也就应该保护我国黎民百姓长寿,国运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玉石因其独特的地位一直被视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从此成了权利的象征一直流传下去。而秦始皇对玉石的喜爱,开创了以玉玺示皇权的先河,为玉石发展做了巨大的铺垫。

乾隆

要说到历代帝王对玉的喜爱,不得不提到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痴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据说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内为和田玉专门设立了两个玉器造办处,是专门督办和雕刻为朝廷专供玉器的地方。乾隆如此喜欢玉器,清代官员们为了讨好乾隆,到处寻找美玉献给他,也因此带动了全国爱玉的风气,在乾隆皇帝的推动下,清代玉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乾隆皇帝为了表达对玉的喜爱,写了近八百首咏玉的诗。例如“无玉之英有玉精,千年谁氏伴佳城”,“于阗绿玉含菁英,白虹五夜宝气腾”,借玉抒发了各种情怀,无不彰显出乾隆对玉器近乎痴迷的情结。

(青玉御题大碗,清乾隆)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为了打造出令自己满意的玉雕,不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在故宫乐寿堂内,安放着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大禹治水图》玉山子,这是乾隆八十大寿的贺礼,用了一整块玉雕刻而成,重十万余斤,历时十余年才打造完成,世所罕见。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

现如今,故宫博物院藏玉三万多件,其中一半都为乾隆年间制作,因此乾隆皇帝还有一个“玉痴皇帝”的雅号。

慈禧

慈禧太后一生把玩、收藏的玉器,能装满三千只檀香木箱,足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玉的喜爱程度。

传说,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用玉美容大法,就是每日用玉尺在面部按摩。所谓玉尺,即一根短短的圆形玉棍子,在面部进行搓、滚、摩、擦,以延缓衰老。

慈禧太后在过了七十寿辰后,感觉自己时日不多,因为喜爱和田玉,打算为自己打造一口和田玉制成的棺材。于是慈禧下达懿旨,并由李莲英委派到新疆地方官员手上,但是制作完整的玉棺需要非常大块的玉材,即便是在被誉为“群玉之山”的昆仑山上想找到符合要求的玉材也绝非易事。

好在官员们最后找到了一块庞大的和田玉山料,它长约三米,宽约二米,厚约一米,足足有二十来吨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玉料还没运到北京,慈禧太后就驾崩了。玉棺工程终止后,玉料也被就地砸碎了,最后仅剩两件大块的玉料留了下来,较大的一块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另一块略小的,则被新疆地矿局收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