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江东第一城:不是南京、苏州,而是这里

2020-12-07 20:04:47 作者: 谁是江东第一

东晋永和元年,便是王羲之写《兰亭序》时的那个晋穆帝司马聃永和时代,原治于项(今河南项城之东北)的豫州因“八王之乱“而沦没。于公元373年,东晋侨置南豫州,姑孰便是南下后侨置的南豫州的治所,因而现在江南有许多地名和黄河流域华夏区域地名相同。

比方南京市内有和北方相同姓名的五台山和清凉山,和南京隔江的滁州有和山东相同姓名的琅琊山,这都是由于北人南迁后思念故乡,把南迁后的江南所居之地称为本来的地名的原因。

仍是相同的原因,仍是东晋时期的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散南徙,遂于今芜湖南陵县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现在建在姑孰一带的当涂县。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南陵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便是现在的当涂城关镇,当涂县从此今后就建制在姑孰一带,至今未变。

现在的姑孰虽小,但东晋时名头极响,是一座文武兼备的名城雄镇。

其时姑孰城是六朝京师建康长江上游的军事重镇,王敦、桓温、刘裕等名将都曾在此驻军。

“白纻松风”为姑孰八景之一。清康熙《和平府志》云:

白纻山有桓公井、饮马泉、挂袍石诸迹,孝武帝打猎处。今桓公井、挂袍石等遗址,同时不行寻。桓温在姑熟寓居十年后逝世,也葬于大青山。桓温墓,宋时尚存,后漫灭无闻。

写诗的人喜爱用一个叫孟嘉落帽的典故。其典就出在与青山隔河相望的龙山。现在龙山现已没有了山型,为郊野村庄所替代,只徒留龙山之名了。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从军,孟嘉落帽描述文人名士的精致洒脱、才思敏捷。

现在咱们还能看到的黄山塔,坐落当涂县府所在地姑孰镇,是从当涂进入马鞍山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制作。原塔前有凌歊台,这个台,许多书本中和网上材料都误打成凌敲台了。

李白的《姑孰十咏》诗之一,就有这首《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重峦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凌歊台后有怀古亭,是南朝宋武帝消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英姿。但凌歊台和怀古亭都已不存。

刘裕也与马鞍山颇有根由

武备之外,姑孰的文明也毫不落后。自东晋之始,衣冠南渡,姑孰成了东晋士大夫的再发家创业和长逝之地。大批的北方士大夫宗族和风流名士涌进姑孰,持续西晋时那种谈玄说易的日子,留连于姑孰山水之间,过着风流潇洒、安静高远的日子,使得姑孰激荡着一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风流蕴籍的文明气氛。

这些在《晋书》《南史》和《世说新语》等著作中多有记载。仅仅史籍中除了姑孰、牛渚之外,常记有南州之名,“南州”,即南豫州的简称。方志记载当涂城南姑溪河有渡头名“南州津”。

到了南朝,姑孰依然是文采风流之地。宣城太守谢朓故居的谢公宅在当涂青山半山南麓。谢朓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清晰表明身后要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美谈。

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昭明,世谓昭明太子。昭明阁,是昭明太子小时读书处,坐落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文,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梁武帝的文学随从“员外散骑侍郎”、当涂人周兴嗣也很值得一提,他便是《千字文》的作者。《千字文》是面世最早、撒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集识字、书法和教化为一体,可说众所周知,人人皆知。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组,正好1000个字,每句话都表达了必定的含义,前后贯穿,无一重字,并且对仗整齐,条理贯穿,文采斐然,可谓马鞍山对我国文明的巨大贡献。

姑孰城说完了,咱们来说说牛渚城。晋穆帝永和年间,占有华夏的后赵大乱,豫州人南迁侨置在牛渚,便是现在的马鞍山采石矶一带。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就在其时叫牛渚的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