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始终愿意招降方国珍?

2020-12-08 17:42:11 作者: 元朝为什么始

方国珍和元军的第一次对战,赢得颇有些走运。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十一月,江浙参政朵儿只班受命征讨方国珍,战胜被擒。依据《元史·泰不华传》的记载,朵儿只班率水师追击方国珍,一向追到了福州五虎门,方国珍见事态危殆,命令烧船以便于逃跑,可是元军见状却自乱阵脚,方国珍趁乱制胜。

方国珍尽管打赢了,却钳制朵儿只班代其向元朝请降,元朝接受了方国珍的屈服,封他为定海尉,条件是闭幕部众。不过,方国珍并未闭幕部队。

其时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迸发,方国珍的实力也处于开始发展阶段,假使其时元朝继续出兵,方国珍很有或许招架不住。不过尔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元朝好像顾不上方国珍,并未对方国珍动武。这种状况一向继续到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十二月,方国珍进攻温州。

那么在此期间,元朝产生了什么事呢?统领百官的中书省右丞相产生了改变。

中书省前丞相脱脱奉诏回到京师,并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四月,被元顺帝任命为太傅。第二年七月,“朵儿只、和平皆罢相”(《元史·列传·脱脱》);闰七月,脱脱升为中书省左丞相。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四月,脱脱再次出任中书省右丞相。

脱脱复相后,国库空无、黄河水患等非常扎手的难题亟待处理,无暇他顾。

为处理国库空无的问题,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十一月,脱脱实施变钞,成果失利。

黄河水患是怎样产生的呢?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五月,天降大雨,连下二十多天,黄河暴溢,平地水深约二丈,河水向北冲决白茅堤,六月又在金堤决口,沿河郡邑遭受水灾。元朝拿不出有用的应对办法,水势不断北浸。

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正月,黄河再次决口,济宁路被淹。

至正九年十二月,漕运史贾鲁向朝廷提出二十多条主张,八条被采用,疏浚运河是其中之一。不久,水势北北侵安山,沿入会通、运河,“既而河水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元史·列传·贾鲁》。

“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方数千里,民被其患,五年不能塞。脱脱用贾鲁计,请塞之”(《元史·列传·脱脱》)。

元朝南北运河流经黄河的骨干,黄河决口众多,严重影响了运河的漕运。

元朝时,由于自然灾害和多年战乱的影响,北方的经济不如南边兴旺,每年大约一半的税收金银,约非常之四的粮食来自江浙行省。自北宋靖康之变至元朝树立,北方的经济饱尝战役的损坏。

在古代,粮食等大宗物资的运送首要依托水运。

我国的天然河流大多是从西向东流入大海,要完成物资从南向北的水上运送,除了海运,只能开凿运河。元朝时的南北运河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海河这个姓名最早呈现于明末,元朝时被称为直沽河、大沽河。

元朝定都大都,而江浙行省的治所设在杭州路,南北运河的运送方向是从杭州到大都(今北京)。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贾鲁受命管理黄河;九月,船舶康复通航。

“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工毕,诸扫诸堤成。河乃复故道,南汇于淮,又东入于海”(《元史·志·河渠》)。

不过,运河运送易受气候改变的影响,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等原因难以通航。为了战胜运河运送的缺乏,确保京师的物资供应,元朝逐步拓荒海上通道。所以,元朝的漕运是海运、运河并行的。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刘福通等人率众占据颍州,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迸发,各地贫穷大众纷繁呼应。八月,芝麻李、彭大、赵君用等人占据徐州。

南北运河与黄河在徐州交汇,起义军占据徐州,切断了运河漕运对元大都的物资供应。

在所派元将均班师不利的状况下,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1年)七月,脱脱亲身领兵,去徐州打压起义。八月,脱脱攻破徐州,命令屠城,“脱脱复徐州,屠其城”(《元史·本纪·顺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