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元末“王者”的终极对决

2020-12-09 18:33:54 作者: 鄱阳湖大战—

在每一个朝代树立之前,总会有对前朝的灭国之战和与从前的“队友”之间的抢夺,而这种抢夺,总会迎来一个要害的转折点。在明朝创始人朱元璋抢夺全国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他的强敌——陈友谅。在元末这两位“王者”抢夺全国的过程中,我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率军在江西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军的大规划水上作战。世称鄱阳湖之战,此战以朱元璋的彻底成功而告终。这次战争被视为中世纪国际规划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包围之际。发明了我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闻名战例,为一致江南奠定了根底。

战前各方实力比照

元末农民起义,白莲教魁韩山童首举义旗,号红巾军。后被打压,余众刘福通并韩林儿等人盘桓直隶、黄淮之间,逐渐燎原之火。与此一起,张士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纷繁呼应,时有重复。

到至正二十年,从前如火如荼的红巾军现已四面楚歌,早早消亡;张士诚家资最丰,据有多半江浙;陈友谅刚刚夺权,根基未稳,实力与张士诚接壤,一起需求防范西南的叛将。

至于咱们的主角朱元璋,以金陵为依据地,不断向外扩大其实力。这时,北面的韩林儿、刘福通现已分裂,西面是陈友谅,志大才疏;东面是张士诚,小富即安,后期现已被蒙元腐蚀,经济实力不错,军事实力却未必。陈、张占有吴楚,惟有皖南、浙东一部分区域因为驻扎的元兵实力较弱而被朱元璋收入囊中。至于元朝政府,早现已摇摇欲坠,缺乏为惧。南边实力的抢夺进入了最终阶段,是时分整合一切力气与北方的蒙元政府一较高下。

为何要攻取鄱阳湖

攫取鄱阳湖,或许是多种要素组合的必定,但是其间必不能忽视元朝时江南的经济现状。鄱阳湖属江西北部,长江下流,地势平整、土地肥美,据有鄱阳湖,则能为戎行减轻适当的经济压力。

鄱阳湖水域宽广,朝代更迭之际常有湖寇,这既能为部队弥补兵员,又能有效地处理社会风险,安靖当地民意。别的,在古代,鄱阳湖是北方进入江西的水道,南宽北窄,地处津要。攫取鄱阳湖明显有着战略上的必要。从各方实力割据的状况来看,至正二十三年前后,张士诚、陈友谅的实力现已暗通款曲,颇有联合的趋势,这对朱元璋是极为晦气的。其次,鄱阳湖会战之前,陈友谅现已屡次侵犯江西,对朱氏造成了适当的人员伤亡,无论是出于防卫仍是为了安靖军心,朱元璋都必须对此作出回应。陈友谅是渔家的孩子,他的部队,水军最强。这样,朱元璋要一致南边,就要先打败陈友谅,要打败陈友谅,就要先打败他的水军。最终阶段,两者抢夺的焦点在江西,共80万大军决战的战场,选在了鄱阳湖。

诱惑陈友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率水军10万跳过朱军占有的池州(今安徽贵池),占据和平,攫取采石,并派人和张士诚联络,妄图上下夹攻,一举吞灭朱元璋。 朱元璋决议使用应天城池巩固、地势杂乱的有利条件,避免张士诚乘机突击、堕入双面受敌的窘境,又针对陈友谅求战心切、自豪轻敌的心思,采用诱敌深化、设伏聚歼的政策,诱使陈军巨舰由大江深化较狭隘的新河,舍舟登岸,以扬己之长,迫使陈军舍长用短。为了诱使陈军速来,朱元璋让陈友谅的老友、元朝降将康茂才写信向陈友谅诈降,表明愿为应,并约定在江东桥(今南京江东门邻近)会集,以呼“老康”为暗号。 与此一起,朱元璋依据应天的地势条件作了如下布置:常遇春等率兵3万匿伏于石灰山(今南京幕府山)侧;徐达等率兵列阵于南门外;赵德胜率兵横跨新河(今南京城西南)驻虎口城;杨璟驻兵大胜港(今南京城西南15里);张德胜等率水师出龙江关(今南京兴中门外);朱元璋自率主力匿伏于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并派胡大海自婺州、衢州率兵西攻信州(今江西上饶),要挟陈友谅侧后,进行操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