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元时期青白瓷特征的初步探讨

2020-12-10 11:18:14 作者: 关于宋元时期

蔡毅先生在《关于景德镇与繁昌青白瓷的评论》一文中,对青白瓷的来源提出“异地始烧”和“一起兴起”的观念,又说:“仅仅略有先后,初始之时在某些工艺技能方面,繁昌窑或许还或许处于领先位置。”

上述关于青白瓷来源的种种观念标明,青白瓷的来源问题,近十余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遭到陶瓷和考古界的重视,跟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和古窑址查询开掘的增多,新材料的发现,人们的视界逐渐扩宽,老一辈陶瓷学者在八十年代初以为“青白瓷仿玉是景德镇首要拷贝成功”以及“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共同风格的瓷器”的观念,看来似有进一步研讨和评论的必要。笔者以为:

(一)景德镇窑青白瓷釉色好,种类丰厚,装修多样,工艺先进,有用漂亮,窑址规划巨大,遗物丰厚,是青白瓷窑系的代表产品,名副其实,它迟至元代才运用二元配方制胎,是它制瓷业落后的标志。“它首要仿玉成功”的观念,现在还缺少有力的什物证明。1997年冬,江西省考古研讨地点湖田窑豪猪岭窑址开掘中,见随同高足碗出土的青白瓷碗,底足内壁斜削工艺与安徽繁昌窑相同,使人联想到北宋时期景德镇与繁昌窑的联系。

(二)景德镇窑出产的青白瓷胎中氧化铝含量低,宋代仅为18.65%,釉料在焙烧熔融过程中粘度小,易于活动,釉面烧结后,釉薄处青中泛白,积釉处白里显青,呈色抱负,遭到用户的欣赏,加之地理上的优势,瓷土质料和松柴丰厚,水陆交通便当,因此瓷业大为开展。

(三)安徽的繁昌窑,青白瓷创烧时刻早,其化验证明胎中氧化铝含量高,占21.52%,五代时已运用二元配方制胎,瓷质细密,制胎先进,因为装修单调,工艺保存,如先进的覆烧工艺未能引进,出产落后,水陆交通不便,特别是其时胎中氧化铝含量高,釉料在焙烧过程中粘度大,不易活动,氧化复原不易把握,大部分呈色不行抱负,市场占有率逐渐缩小,在南宋时市场竞赛中被逼而停烧,它创始青白瓷的或许性极大。

(四)河南青白瓷,从其化验结果标明,其胎釉微量元素与景德镇类似,惋惜未见其胎中氧化铝含量数据,参照钧窑宋代瓷器胎中氧化铝含量为25.4%——28.9%,推知河南钧窑兼烧的青白瓷胎中必定是氧化铝含量高,加之其出产青白瓷窑,均为当地大窑兼烧,产值较少,并且在瓷业极度兴旺的中原地区,工艺落后,未能就近引进先进的覆烧工艺,市场占有率极低,在其时产品剧烈竞赛中,未见创烧青白瓷有力的依据。

此外,湖北青白瓷窑址规划不小,产品丰厚,从开掘报道中得知其出产青白瓷窑始于五代,开掘陈述尚示宣布,有待研讨。#青白瓷#瓷器#白瓷保藏

明代瓷器出产已步入高度开展时期,彩色瓷器创烧,青花瓷和各种色彩釉瓷长足开展,然后青白瓷被甜白瓷和其他色彩釉瓷所替代。考古开掘材料标明,明代青白瓷虽偶有出产,它已处于式微时期,青白瓷的称谓,到晚清改称“影青瓷”。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素瓷甚薄,雕斑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寂园叟《陶雅》载:“永乐影青脱胎碗最为可贵。脱胎乃瓷质极薄之谓,若画之没骨者。碗往往不能正圆,亦脱胎处久所造成的,其所影之花,双面莹撤能够互鉴,惟款识亦然。”人们所称谓的“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均为晚清后青白瓷之别号。

对青白瓷来源问题评论

1981年闻名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我国陶瓷考古概略》一文中指出:“瓷器仿玉器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首要拷贝成功,其时有‘假玉器’、‘饶玉’之称……”。《我国陶瓷史》在《景德镇与青白瓷窑系》一节中指出:“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功的一种具有共同风格的瓷器”一起在叙说六大瓷窑系统构成时说:“这些瓷窑系所以能构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开展趋势下合乎逻辑的开展;另一方面又是瓷器在市场上遭到欢迎,首要是附近瓷窑的相继拷贝,继之便是瓷窑的添加与窑场的扩展,构成瓷窑系统。”

上述关于青白瓷的来源和青白瓷系构成的结论,在很长的时期内,未见提出异议。1987年今后,因为各地考古查询开掘中新材料的不断发现,陶瓷考古界开端对青白瓷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