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元时期青白瓷特征的初步探讨

2020-12-10 11:18:14 作者: 关于宋元时期

青白瓷的定名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首要瓷器种类。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具有胎腻皎白,透光见影,釉面莹润,色泽如玉等特征。它不象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象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皎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烧过程中,火候的操控、氧化复原气氛把握不妥许多要素,而使产品呈现米黄色。宋代蒋祈《陶记》中说:“……两淮所宜,大率皆江、广、闽、浙澄泽之余。土人货之者,谓之‘黄掉’。黄掉云者,以其色泽不美而在可弃之域也。”蒋祈所说的“黄掉”产品,便是青白瓷中所烧造不成功的炒米黄色瓷。

古人把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称为青白瓷,这样称谓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蒋祈《陶说》中又写道,“若夫淛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宋·耐得翁《都翁纪胜》铺席条载,“……有巨细席铺,皆是广阔物货,如平津桥沿河,布铺、扇铺、温州漆器铺、青白碗器铺之类……”又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铺席条内有“……黄草铺温州漆器,青白碗器……”等语。同卷诸色杂货条内有“……青白瓷器,瓯、碗、碟、茶盏”记载。降至元代,“青白瓷”的称谓持续沿袭,其时青白瓷出产虽不是瓷业出产的干流,但仍占有重要位置。如:“1976年南朝鲜新安木浦市元代沉船,打捞出16792件我国瓷器,其间青白瓷(包含卵白瓷)4813件,占沉船瓷器28.66%.”元代航海家王大渊在他的《鸟夷志略》中也有多处关于青白瓷交易的记载,如“罗卫,交易之货用……青白碗”,“班达里,交易之货用……青白瓷”等均是。

明代瓷器出产已步入高度开展时期,彩色瓷器创烧,青花瓷和各种色彩釉瓷长足开展,然后青白瓷被甜白瓷和其他色彩釉瓷所替代。考古开掘材料标明,明代青白瓷虽偶有出产,它已处于式微时期,青白瓷的称谓,到晚清改称“影青瓷”。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素瓷甚薄,雕斑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寂园叟《陶雅》载:“永乐影青脱胎碗最为可贵。脱胎乃瓷质极薄之谓,若画之没骨者。碗往往不能正圆,亦脱胎处久所造成的,其所影之花,双面莹撤能够互鉴,惟款识亦然。”人们所称谓的“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均为晚清后青白瓷之别号。

对青白瓷来源问题评论

1981年闻名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我国陶瓷考古概略》一文中指出:“瓷器仿玉器始于宋代,以江西景德镇首要拷贝成功,其时有‘假玉器’、‘饶玉’之称……”。《我国陶瓷史》在《景德镇与青白瓷窑系》一节中指出:“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功的一种具有共同风格的瓷器”一起在叙说六大瓷窑系统构成时说:“这些瓷窑系所以能构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开展趋势下合乎逻辑的开展;另一方面又是瓷器在市场上遭到欢迎,首要是附近瓷窑的相继拷贝,继之便是瓷窑的添加与窑场的扩展,构成瓷窑系统。”

上述关于青白瓷的来源和青白瓷系构成的结论,在很长的时期内,未见提出异议。1987年今后,因为各地考古查询开掘中新材料的不断发现,陶瓷考古界开端对青白瓷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见地:

赵青云先生在《河南影青瓷的来源与开展》一文提出:“……河南影青瓷是在前期青瓷烧造技能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其胎釉和景德镇湖田窑的产品虽有某些类似之处……然江西青白瓷装修线条纤细而流利,河南青白瓷的装修却比较粗豪而生动……不见湖田窑的覆烧青白瓷……”

胡悦谦先生在《安徽江南地区的繁昌窑》一文中提出:“繁昌窑早在五代时就创烧了影青瓷”。陈衍麟先生在《繁昌窑器釉色及造型工艺》一文中提出:“繁昌窑始烧于五代,昌盛于北宁,废烧于南宋。”;又说“影青瓷是在五代北宋时期南边青瓷受北方白瓷的影响而呈现的一种新瓷种,宋元时叫青白瓷。”

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湖泗窑考古开掘获重要发现》一文中指出,“湖泗窑的开掘再次证明宋代青白瓷并非景德镇一家专断。”1997年7月该省的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青山窑考古的重要收成》一文中指出:“青山窑一起烧造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及少数的黑釉瓷……五代至北宋初,两窑产品多系精密中高档瓷器,首要是青白瓷器,其次白瓷和一部分青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