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见孔墓不拜,引发尴尬,孔子后人遮住一字后,康熙立马下拜

2020-12-10 16:08:34 作者: 康熙帝见孔墓

清朝历代皇帝中,康熙治国有方、勤于政务又由于在位时刻最长,成绩杰出,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继位时年幼,却生长极快,在孝庄太后的教训下,历练成帝王中的俊彦,是之后清皇帝们最敬仰的治国明君。

康熙继位时,仍是满人入关初期,满汉对立显着,为了平缓这种对立,他不只找人修《明史》,还深度研讨儒学,孔子在他的心里具有极高的位置。为了学习儒学,康熙亲政后,从头康复了顺治年间的经筵。经筵是帝王们为了讲经论史而设置的讲座,是提高本身学问和视野的手法,他们招集大臣一同研习典籍,不只要读还要说出心得。

康熙10年开端,将顺治时一年一次的大典改为日讲,且接连坚持15年,就连平定三藩期间,都未曾连续。有时大臣以气候原因和政务繁忙的理由缺席,都被严峻呵斥,可见康熙对儒学研讨是十分注重。皇帝研习儒学的劲头十分足,直到康熙25年,一切儒学经典都被学完了,经筵日讲才完毕。此刻,他可谓古今帝王中,最知晓儒学的帝王,更有许多登高望远的精辟评论,为他成为千古一帝夯实了文明根底。

在宫中的每日研习,足以阐明康熙对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注重,因而在他几回出巡期间,都特地到曲阜祭拜孔子。没想到第一次祭拜时,却出了一个小插曲。

康熙带着一众官员先去祭拜孔庙,在这里,他于庙堂内对着孔子像忠诚的下跪。令身边的汉臣感动的是,皇帝不只朝孔子像下跪,并且竟然是三跪九叩的大礼。要知道,满人只要在祭拜先祖时,才会行此大礼,他自动对汉人的先贤施这么大的礼,当然令身边汉臣感动不已。

尽管满人入关后一向宣传满汉相等,也吸纳不少汉臣入朝,可是很长时刻内,汉臣执政中都遭到架空。康熙尽管从小受满汉文明的两层影响,并不轻视汉人,心里关于汉文明有极高的敬重,但却很难立刻调理两个民族之间的对立。对孔子的祭拜,既是他心里对孔子的敬重,也是撮合汉臣的良机。

祭拜完孔庙,康熙又来到孔墓。他站在孔子的石碑前,久久不语,既不说话,也不跪拜,愣了良久。边上的臣子还疑惑,刚在庙堂祭拜时分皇帝是那么地忠诚,怎样到了孔子墓前,反倒不拜了呢?

世人看皇帝目不斜视盯着石碑,谁也猜不到皇帝正在想什么。正在这时,周围有孔子的后人茅塞顿开,他立刻站出来,请皇帝先稍事歇息,一会再祭拜。皇帝看了他一眼,好像很满足,还真的去歇息了。随后此人立刻找来了一块黄绸缎,把石碑上的一个字遮住并系好。本来石碑上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几个字,原本是元朝时给孔子的追封,尽管明朝时被改为“至圣先师”,可是这块碑却因通过名家之手,因而被安顿在孔子墓前。

石碑上的“王”字令康熙十分为难,他自己是一国皇帝,而“王”在古时应该是受皇帝赐封的。让皇帝给王跪拜,岂不是有悖常理?孔子后人是用黄绸子把“王”字盖住,泰然自若地处理了康熙的心结。不一会,康熙歇息后回到石碑前,看见边上人看懂了自己的顾忌还奇妙的化解了,心里十分舒坦,又从头施礼。

而皇帝脱离后,孔子的后人们也立刻举动,在石碑前盖了一个矮小的小墙,这样正好挡住了下面的字,尔后这种为难的场景再没呈现过。不得不说,孔子的后人真是聪明,不只看得懂帝王心,处理工作的手法也十分高超,真不愧是先贤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