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中:姜维竭尽全力,诸葛瞻却犯了大错

2020-12-12 03:12:45 作者: 魏灭蜀之战中

公元263年8月,把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决议向蜀汉发动战争,差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魏征西将军邓艾趁两军主力对峙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行大纵深迂回交叉,绕过蜀军的正面防护,直捣蜀汉国都成都,发明了我国战争史上闻名的奇袭战例。

由此,十分显着的是,曹魏能够消除蜀汉,邓艾无疑立下了十分要害的战功。与此相对应的,就蜀汉消亡的差错区分来说,其实姜维的差错是十分小的,在这场战争中,姜维现已成功拦住了诸葛绪和钟会两路大军,也即姜维分身不暇,不能再去堵截邓艾了。在此布景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反而犯下了大错。

一方面,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可谓尽心竭力。公元263年8月份,18万曹魏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其间,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直接进攻在沓中的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意图是堵截姜维回到蜀汉内地的路途;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直接进犯蜀汉的汉中之地。就钟会来说,很快攻破了汉中,并留下两万军力围住汉乐二城,领东路大军势如破竹,直逼剑阁。

在此布景下,姜维先是和邓艾大军交手,然后且战且退。不过,一个十分扎手的问题出现了,中路诸葛绪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堵截了姜维的退路。关于姜维来说,假如无法打破诸葛绪的防卫,那么,钟会彻底有时机趁机攻入到蜀汉内地,然后消除蜀汉。

所以,或许是急中生智,或许是艺高人胆大,姜维为引开曹魏,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进犯。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被堵截,匆忙撤退三十里,也即彻底被姜维给吓到了。趁着这一时机,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在,总算赶在钟会之前来到了剑阁。

众所周知,剑阁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因而,在姜维数万大军镇守剑阁后,尽管钟会手里有10多万大军,却只能和姜维相持在剑阁一带。在这个时分,邓艾决议偷渡阴平,突袭蜀汉国都成都。值得注意的是,邓艾的方案,也是存在十分大的危险,只需蜀汉全力防卫,邓艾很可能会跋前疐后,乃至于兵败被俘。至于防卫邓艾的重担,天然落在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身上了。

在邓艾偷渡阴平后,蜀汉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观般出现,心惊胆战,不战而降。蜀汉江油失守后,后主刘禅派诸葛瞻抗击邓艾。就邓艾来说,千里奔袭,手下现已是疲惫不堪了。而就诸葛瞻来说,则带领了蜀汉精锐的御林军。在来到绵竹区域,黄崇劝说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也即诸葛瞻应当敏捷据险而守,比及邓艾大军粮食耗尽后(《三国志》记载邓艾大军“粮运将匮,频于危殆”),才进行交兵,将无往不利。成果,诸葛瞻优柔寡断,反而让邓艾敏捷抢占了有利地势。

更为要害的是,诸葛瞻没有挑选防卫,而是直接率军和邓艾交兵,成果,诸葛瞻战死沙场,绵竹失守,蜀汉国都成都一会儿就门户大开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魏灭蜀之战中,诸葛瞻可谓辱没了诸葛亮的名声。

最终,由于其时蜀汉的主力,正在剑阁抵御钟会的10多万大军。所以,诸葛瞻手中的御林军,现已是蜀汉的最终期望了。基于此,诸葛瞻理应慎重行事,可是,过于鲁莽的和邓艾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交手,导致诸葛瞻走向了败亡。比及诸葛瞻失守绵竹的音讯传到蜀汉国都后,文武百官全都心惊胆战,由于城中真实没有反抗的军力了。至于姜维等人,现已在剑阁和钟会相持住了,即使姜维撤军回援,只会将钟会的10万大军带到蜀汉国都。所以,诸葛瞻的战胜,成为蜀汉消亡的重要原因,也即诸葛瞻的差错,显然是在姜维之上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