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崇明榜首家图书馆吗?
最早时在百年前的北街,全名“崇明私立榜首图书馆”,开设者为祝燮纲。此前崇明并无图书馆之设,祝氏属前无古人的创始。
祝燮纲,字佐平,清末民初崇明城内助,成长在望族承上启下,秀才身世。到了父辈一代,三兄弟的子嗣只他一个,按旧时规则,三家产业的承继权归他一人一切。
人各有志,身兼三祧家私赋有的祝燮纲,“性恬淡,不骛游宴”,急中生智的仅仅“伴我只须书一卷”。
他爱读书,又爱藏书,祖传及自己购买的图书耗费,包含介绍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书本,都成了日常日子的必需,请看《崇明县志稿》的记载:“燮纲不出户庭,用心学识,凡经史子集及东西邦译本之书,无不阅览。”儿子祝隆也曾回想说:“父亲素常日夜研读,焚膏继晷,常戏言‘图书乃我之女儿’。”
祝氏重视国际大势,心系国运兴衰,从爱读的“东西邦译本之书”中,看到了列强的先进文化科技。他本有服务桑梓的好思维,一天再次为水深火热的藏书掸尘时,升起了一个想法:效法西人,办图书馆。
网络图
为什么要办图书馆呢?他在《崇明私立图书馆缘起》中吐露初衷:欧美各邦图书之馆遍于都邑,增进常识,启沃民智,良非浅鲜。而本县少藏书家,致学风不盛,近来文明大起,宣教深广,百科学术月盛日新,图书之功效愈显重要,若不多方购备,搬迁观览,添加常识才华,恐无以与欧美列强抗衡,也难以培养才俊栋梁。
1918年早春一日,祝燮纲请来了十多位老友,如王清穆、施淑仪、王春林、昝元凯、曹炳麟等,标明心迹道:“燮纲少承家学,粗有编排,既惧国学之将衰,复虞新学之未起,乃竭我菲薄,创设图书馆一所。”
客人同声共同,称这是一桩大有益于社会的公德事,足资载道,咸表敬佩。表明凡有需求,乐意极力。
创设图书馆的财物,由祝燮纲独立承当:将所居宅第,自大门至后庭四重共40余间作为馆舍;捐出土地375亩为馆产,以租息充作图书馆经费;再捐藏书约3万卷,报章杂志10余份,供读者借阅。
各项预备紧锣密鼓进行,收拾馆舍、添加桌椅、摆放书橱、图书上架、雇请服务生、草拟馆章……祝氏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筹办者,每天从清晨忙到傍晚,无能为力辛苦一言难尽。“一人之愿力有限,大众之保护无量”,本此精力,祝燮纲延聘上述朋友组成图书馆董事会,评论通过了馆章15款,他被推为董事会会长、图书馆主任。
1918年6月23日,“崇明私立榜首图书馆”在城内北街挂牌,这是崇明图书馆之最早,也是其时江苏省仅有的私立图书馆。
祝氏图书馆的创设,社会各界热忱欢迎,视为良师益友。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6时的开放时间里,读者接连不断,纵情阅览,恋恋不舍。
跟着时间推移,崇明上下八沙都知道城里有个搬迁借书阅览的场所——图书馆,景仰而至者与时俱增,读者遍及乡镇村庄。
祝燮纲感觉收藏图书渐显短缺,不管数量上仍是类别上,已跟不上读者的需求。所以拾掇投入资金,前往上海收购新书,又不辞辛劳水陆奔走,几回北上京师,西去南京、武汉买书。儿子祝隆忆话:父亲屡次抽暇赴北京等地广购书本,不时嘱家中寄钱。
收藏图书源添加到了5万多册,报刊也增至30多份,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钟。读者纷繁赞扬图书馆“泽惠乡邦,奉献良多”,有受惠者厚意回想:很多的青年学子,整天集合在图书馆阅览书本报刊;寒暑假里,馆里人头济济格外热烈,是外地就读回乡的同学们,以该馆为淘宝之地……
虑及自己身体瘦弱,为防如果出了意外,家族亲朋恐会迸发产业纷争,危及图书馆的生计。祝燮纲所以起草了“呈县存案”文书,报告了兴办图书馆的缘起、资金与馆舍由来、规章、董事会名册,郑重声明将北街朝东别墅一所,及随房基地永久充作图书馆之用,375亩土地作为馆中根本产业。并请县府转呈省厅,“期以长远遵行”。
1928年7月4日,祝燮纲积劳成疾不治谢世。先后接任馆务的王春林、昝元凯等,承继其遗志,在混乱不安中鼓励保持。崇明解放,图书馆取得重生,几经建筑、新建,相貌不断更新,藏书不断攀升,2012年再次乔迁至新城的新馆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