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大清王朝命运的一场“君臣之赌”,乾隆赢了面子,却输了国运

2020-12-14 09:42:19 作者: 关乎大清王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描写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关于糜烂奢华日子的排挤,可是却不知怎么扭转乾坤的局势。

关于任何国家来说,糜烂都像癌症,一旦不受操控地开展后,就会带来灾难性成果。可是关于爪牙封建帝王来说,糜烂都像一个不能说的隐秘,他们要么不肯供认其存在,要么便是在和其他官员一同享用他们的糜烂效果。

那个终结了康乾盛世的清高宗乾隆便是如此,一面享用着奢华的日子,纵然官员的糜烂,一面坚决不供认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还将向他忠实进言的官员各样摧辱。

终究导致泱泱大国无人敢言,而整个国家也都被巨细贪官腐蚀得千疮百孔,终究嘉庆继位后,不得不以和珅血祭,重整全国。

一、贪腐的准则本源

乾隆是大清王朝的守成之主,可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雍正给他留下了一个偌大的国家和丛生的对立。尽管雍正刻行节省,可是边患不曾间断,皇权内斗九龙夺嫡影响还未消除,加上汉人仍有不服之心,所以他自登基之后比较勤政,吏治还算清明。

可是乾隆四十五年后,跟着他最终两次南巡,盐商们对他的服侍和进贡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乾隆本身也开端奢华起来,上行下效,原先官僚机构中的糜烂分子也越来越猖獗,所以大清的吏治开端自由落体式坍塌。

其实清朝的糜烂并不彻底是官员人品糟糕的成果,而是具有一种准则的合理性。这要从清朝的薪俸准则来谈起。

尽管清承明制,可是清代官吏却比明代官吏薪俸还要低,为什么?咱们能够来看清朝《大清会典则例》卷51中《户部·俸饷》中的记载: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

而明清两代的金融逐步形成了银铜双轨制,大额交易用白银,小额交易用铜币,清代白银的法定兑换比率是1:1000,可是因为民间盗铸和铜斤白银输入的不稳定,铜币白银的兑换比率商场不稳定。

依据一般购买力而言,一两白银可购买的大米约为150斤左右,也便是相当于现在的450元人民币,那么七品官的月收入大概是2万人民币。

看起来官员过得很润泽,可是古代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首要,古代的妇女是没有作业的,她彻底仰赖老公的供养;

其次现在官员的秘书和辅助性职务都是有正式编制的职工,而古代官员的侍从和顾问比方师爷等相似职位都是由官员自选的,这笔开支要从官员自己的口袋里掏。这样来看,一个知县的45两白银彻底不够花,根柢做不到收支平衡。

二、贪腐横行,忠臣直言

因而,清初的贪婪问题爪牙都没有进入皇帝的视界中,而且这仍是由清廷的传统来的。

咱们知道,清朝和宋代的金人来自同一个民族,他们之后改叫满族。这两支政权的开端都是军事安排,而无论是之前的金人仍是后来顺治时期的大清八旗,开端时战士都是没有薪俸的,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掠夺。所以问题连续了下来,其实清廷初始时是忽视了低工资的问题,主要靠各级官员用在职的权力收入来添补窟窿。

所以,其时官员收取陈规既是自上而下沿用的常规,也是客观条件约束的要素,民间把则叫做无形之加赋,有形之勒索。

陈规品种繁多,没有既定收取的时刻,可是有一些沿用已久,影响较大,比方浮收、签字钱、根柢钱、部费、礼费、火耗、印结等等。这些都对老大众敲骨吸髓、打扰甚广。

因为没有成文规则,无形中就形成了当地与中心之间对财务权的抢夺,陈规往往数倍于正赋,所以从康熙开端就注意到这个问题,雍正时开端养廉银,间断了当地官对陈规的收取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