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可见而大致可断不伪的颜真卿楷书书迹按照书刻先后,有以下几种:《王琳墓志》(开元二十九年,颜氏33岁)、《郭虚己墓志》(天宝九年,颜氏约42岁)、《多浮屠碑》(天宝十一年,颜氏44岁)、《东方朔画像赞》(天宝十三年,颜氏46岁)、《郭氏家庙碑》(广德二年,颜氏56岁)、《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大历六年,颜氏63岁)、《臧怀恪碑》(约在大历三年至大历七年间,颜氏约60~64岁)、《八关斋积德行善记》《宋璟碑》《元结墓表》(大历七年,颜氏64岁)、《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大历九年,颜氏66岁)、《李玄靖碑》《殷夫人颜氏碑》(大历十二年,颜氏69岁)、《马璘碑》《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颜氏71岁)、《颜氏家庙碑》(建中元年,颜氏72岁)。关于颜字诸作真伪,以及以上几种传世书迹的碑主、庋藏等详细信息,朱关田的《颜真卿书迹著录散记》已有了较为深化的考辨。(《初果集》)此处仅评论上述书迹并新出的《罗婉顺墓志》,就其艺术风格特征略略作考述。
图1 《王琳墓志》
《王琳墓志》(图1)是现在可见最早的颜真卿书迹,2003年刚才出土。此志书写悠扬圆劲,较晓畅了解的颜家相貌差异不少。这种差异首要来自于几个方面:首要,《王琳墓志》用笔全体较《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中晚年著作的用笔要瘦劲许多。其次,在点画的弧度的处理上,其间晚年著作大多取平直之势,横折等几类笔画则出现出向外凸出的形状,这种外拓办法也是颜真卿楷书书风的一大特征,但在《王琳墓志》中,点画弧度姿势显得更为摇曳生姿,且虽然外拓之态现已能够窥见雏形,但也不尽用之,而是偶然掺杂以向内收拢的内擫办法。(图2)此外,在转机处的形状上,《王琳墓志》绞转、提按并用,显得更为圆转婉丽,至其后作,则根本改为以提按完结转机了,因而在转机处显得更为方硬。
图2-1《王琳墓志》的“开”
图2-2《颜家庙碑》的“开”
假设将此次出土的《罗婉顺墓志》(图3-1)也放入颜真卿楷书的著作序列,那么这件作于天宝五年的书迹是颜真卿第二“年青”的著作。《罗婉顺墓志》与早于它的《王琳墓志》和稍晚于它的《郭虚己墓志》比较,差异相同清楚明了。《王琳墓志》虽然全体风格较其他中晚期颜书显得更瘦,但本身依然有较为激烈的粗细真假比照,而《罗婉顺墓志》则是一派瘦硬,粗细改动的起伏并不大。其间原因一部分或许应当归结于现在尚难见到《罗婉顺墓志》的完好明晰的拓片,而只能看到原石的图片。椎刻工艺所出现出的字口是一个垂直于原石正面的三角形形状,因而人在视野凝视时,往往只能明晰地看出字口底部深线的走向,而一些粗重的笔画边际因为坐落字口横截面三角形两腰的方位上,光线必较底部更亮堂,因而看起来并不会特别显着。然而就现在可见的《罗婉顺墓志》拓片部分(图3-2)来看, 其间的粗细比照依然未及《王琳墓志》那么显着。从用笔上说,则《罗婉顺墓志》与《王琳墓志》近而去《郭虚己墓志》远。
图3-1《罗婉顺墓志》
图3-2《罗婉顺墓志》拓片部分
《郭虚己墓志》(图4)出土于1997年,在风格上与之后的名作《多浮屠碑》(图5)很挨近。二者字形的中宫都较为收紧,结体峻严,法度阴森,点画则较前面两件书迹更为丰腴,根本可见后世所了解的颜家相貌的雏形。但亦惟其“法严而力果”,则难免“韵趣小减”(吴德旋《初月楼论书漫笔》),王世贞就批判《多浮屠》“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弇州山人题跋》卷十二)在从《王琳墓志》到《郭虚己墓志》改动中有两点分外需求引起留意。一者,颜氏楷书中笔画的粗细比照逐渐被建立下来。现在颜楷往往被视为幼童学书启蒙的经典门径,许多书法教师会把颜楷的笔画粗细联系总结为“横细竖粗、撇细捺粗”,这种特征正是从《郭虚己墓志》和《多浮屠碑》开端建立的。二者,颜氏楷书中点画的华饰现象逐渐出现。(表1)即以表中笔画为例,《王琳墓志》中的横、捺、折钩的形状都粗细改动并不剧烈,从书写动作估测其用笔没有特意挑剔,依然保持着布衣之交书写的状况,而从《郭虚己墓志》开端,笔画的起讫转机处都有了显着的“侧重”,横画的两头始被侧重体现为杰出的顿笔,捺笔的捺脚则在抑扬后与出锋部分构成一个略带缺口的折角,钩也从原先能够直接带出变为需求驻笔后从头调锋方可带出。这些形状上和动作上的改动应当即后世米芾所谓“大略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海岳名言》)之所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