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忽然发起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强逼父亲将太子之位传给自己。即便现已过了1300多年,父子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惨剧依然让人心悸不已。
可是,玄武门之变仍有许多疑点。依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在发起玄武门之变时,曾差遣亲兵800人潜入宫中。要知道,其时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对立现已到了无法谐和的境地,李世民却能让800带甲勇士大模大样地进入宫中,实在是难以想象。
此外,李世民在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东宫与齐王府的4000战士在薛万彻的带领下,曾直扑玄武门,企图解救故主。以800战士,抵御4000人,怎么看都是必败之局。可是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秦王府的战士竟挡住了东宫、齐王府的精兵,等到了尉迟恭的到来。当尉迟恭拿出李建成的人头以及李渊的圣旨,两府精兵一哄而散,玄武门之变才告成功。
很显然,李世民之所以能预先布下精兵并挡住政敌的反扑,必定存在着一位内应。而这位内应,在玄武门必定身居要职,而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呢?
上世纪20年代,甘肃敦煌的藏经洞中,发现了很多文书,被称为敦煌遗书。由于办理不善,导致敦煌文书很多丢失海外,而其中一份更是被法国人伯希和劫去。跟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在伯希和偷盗的,编号为P. 2640的一处文书中,发现一件足以改写史书的墓志——《常何石碑》。这个墓志是个抄本,现已失传了许多年。
常何,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在两唐书中,《马周传》、《东夷传· 高丽》、《李密传》和《太宗本纪下》中提及,并且语焉不详。关于此人的来历、劳绩,咱们一概不知。可是跟着《常何石碑》的发现,咱们却对此人发生了新的知道。
从石碑中看,常何本是河内温县人。隋朝末年,常何不胜隋炀帝的暴政,遂投身绿林。对此,碑铭是这样记载的:
“钦韩彭之翊汉, 慕冯贾之匡萧。逸气纵横, 群英属望。既而炎灵将谢, 政道云衰; 黑山结, 白波潜骇。爰顾宗姻, 深忧沦溺。乡中好汉五百余人, 以公诚信早彰, 誉望所集; 互相率, 请为盟主。”
之后,李密、翟让的瓦岗军异军突起,成为山东诸起义军的俊彦。而作为一个小型起义军的头目,常何决然归附了瓦岗军。这以后,瓦岗军由于轻敌,不幸为王世充打败,李密向西投降了唐朝,而作为侍从的常何也一起投唐。
《常何石碑》说:
“密竟奉谒丹墀, 升荣紫禁。言瞻彼相, 实赖于公。”
也阐明李密归附唐王朝,常何起了非常重要的效果。正由于此故, 唐高祖便授常何“清义府骠骑将军、上柱国、雷泽公”。可是好景不长,李密终究仍是叛离了唐朝,被李世民派人追杀至死。
李密身后,常何仍跟从唐朝作战,并在击退王世充、窦建德以及刘黑闼的战役中,立下过一些劳绩。值得注意的是,《石碑》中曾说到:
“(李渊)令(常何)从隐太子讨平河北”。
也就是说常何从前作为隐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参加了征讨刘黑闼的战役。这也就是说,常何乃是李建成的旧部。
唐朝统一后,常何成了玄武门的宿卫,总领此门的禁卫军。而《石碑》也记载: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 令总北门之寄”。
由此可见,李世民若要发起玄武门之变,事前在宫中设下匿伏,首要就要过常何这一关。常何故及其宿卫军的向背,决议了这场政变的胜败。而依据史书记载,玄武门的宿卫军的确站在了李世民一边。
史书记载,李世民用重金收买了常何,并承诺其以权位,终究让常何同意为这位秦王行一个便利。众所周知,作为皇宫门户的玄武门的位置是无足轻重的。有如此重要之位置, 建成、元吉为何不加防范? 会让李世民潜在的死党事前占据此要害之地?
前文也说到了,常何曾随李建成东征河北,是其旧部,而不是李世民的亲随,因而很难发生置疑。而史学大师陈寅恪也以为:
“太宗能于武德九月六月四日预伏其徒党于玄武门,而护卫将士亦竟不之发觉。建成、元吉虽先有正告,而不以为意者, 殆必以常何辈护卫玄武门之将士至少非太宗之党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