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康熙、雍正皇帝是如何管理西藏地区的?

2020-12-16 17:41:43 作者: 乾隆、康熙、

藏族作为我国大家庭的一员,一向与华夏关系密切。唐宋时期的“吐蕃”,元明时期的“乌斯藏”,清代的“唐古特”“图伯特”等,便是咱们今日所说的西藏。从清代康熙皇帝开端,“西藏”的称谓沿用至今。

事实上,元代以来,中心政权一向行使对西藏的统辖。

一、 西藏的归顺与清廷的中立

早在元明时期 ,西藏就与中心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在清军入关初期,朝廷需将大部分军力用于消除明朝剩余力气和农民起义,没有过多精力顾及西藏。

蒙古卫拉特部落的野心敏捷疯长,他们伺机而动,侵吞西藏。清崇德七年(1642),卫拉特部的首领固始汗占领西藏的大片土地,树立和硕特汗国。

固始汗深感宗教关于这片土地的影响,但苦于自己对当地宗教并不了解,他急于寻觅一个当地的代言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加措被指定为汗国的宗教首领。二人共治,形成了所谓的“甘丹颇章政权”。

可是,在这片土地上还存在比如第十世噶玛巴喇嘛领导的其他政权。他们同和硕特汗国相反抗,但各种力气都难以和逐步一致其他区域的清廷抗衡。

为了想办法求得清廷的支撑,他们不谋而合地向清廷进贡。而清政府对西藏区域的派系奋斗保持中立,直维到顺治中后期。

顺治中后期至康熙年代,外来的蒙古人与藏民抵触四起,争斗不断,当地控制者走马灯相同更迭。“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就出现在这个特别阶段。

老大众巴望完毕持久的紊乱,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藏民的诚恳恳求下,清廷总算派兵前往西藏。

朝廷第一次出动戎行并不顺畅,康熙皇帝并没有善罢甘休。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廷又一次出动戎行西藏,军事上一致西藏。尔后,康熙正式册封了塔尔寺的噶桑嘉措为新任达赖喇嘛,在宗教方面完成了对西藏的一致。

二、 康熙年代对西藏的有用统辖

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史学界遍及认可的西藏归入清廷控制体系的局面之年。尔后多年,清廷相继在西藏采取了多项政治、军事和宗教上的办法,对西藏完成了较为完善、体系的管理。

雍正五年(1727),清廷第一次向西藏派驻两位驻藏大臣,即内阁大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尔后,清廷一向保证驻藏大臣府衙有两名驻藏大臣,并逐步树立起完善的驻藏行政机构。至十八世纪中叶,驻藏大臣正式成为清廷法定的治藏准则,并逐步形成了《藏内善后规章》等律法。

一起,为保证驻藏大臣的管理效能,保护西藏的平和安全,清政府屡次向西藏派驻戎行。其时授命的西藏境内的军事力气有三支:朝廷派驻的八旗戎行、绿营戎行和当地藏兵。与西藏毗连、军事位置优胜的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戎行也肩负着护卫西藏的责任。

为了让西藏宗教力气发挥应有效果,清政府做了很多实践。“金瓶挚签”准则便是一个典型事例。为道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六世班禅不远千里亲身赴京道贺。当六世班禅在京患病逝世时,乾隆沉痛万分,向班禅的兄弟姊妹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这也印证了清廷与西藏宗教首领共处和谐。

可以说,直到十九世纪初期 ,西藏在清廷的控制下都保持着平和安稳,藏族大众的日子安静美好。

三、 清廷后期对西藏的控制有心无力

但是,到了清代晚期,朝廷对西藏的控制基本上是有心无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