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途径瓜埠时,突然翻船,小明王被淹死

2021-01-01 21:42:47 作者: 朱元璋派廖永

元至正二十六(公元1366年)十一月二十五,徐达率军抵达平江,选用锁城法攻击张士诚的国都。

现已失掉淮东、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大片领地的张士诚,现已无力和朱元璋对立,朱元璋戎行占领平江指日可下。

十二月十二,朱元璋承受群臣的主张,“以下一年为吴元年”(《明太祖实录》);此前,小明王韩林儿忽然淹死在江中。

朱元璋派水军将领廖永忠驾船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应天府,行进至瓜埠时,船翻沉入江中,韩林儿落水溺亡。

在这之前,朱元璋在军中一向运用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小明王先后封朱元璋为龙凤政权的左副元帅、江南行枢密院同佥、江南行省平章政事、江南行省左丞相、吴国公。

元至正二十四(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依然尊奉小明王韩林儿为皇帝,一切公函指令均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

尽管如此,朱元璋一向以来“事皆不禀其控制”(《鸿猷录》),坚持了实际上的独立。

小明王身后,朱元璋决议不再运用龙凤年号,以元至正二十七(公元1367年)为吴元年,以“奉天承运,吴王圣旨”的名义发布指令。

有一种说法以为,小明王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被廖永忠成心害死。

廖永忠原是巢湖水师的将领,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跟从哥哥廖永安投靠朱元璋,是屡立战功的水上骁将。

依据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作品《通鉴博论》,小明王韩林儿是被廖永忠沉溺于瓜洲江中的, “丙午岁,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埠;太祖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通鉴博论》)。

那么,廖永忠此举是自作主张,仍是受人指派呢?

有一种说法以为,是朱元璋私自授意廖永忠淹死小明王的。

元至正二十六(公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布《平周榜》,声讨张士诚。

“误中妖术,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蟠汝颍,延伸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屠戮士夫,草菅人命,无端万状。”(《平周榜》)

在这篇檄文中,朱元璋责备白莲教为“妖术”、“妖言”,揭露宣告与红巾军的分裂。尽管这篇檄文仍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为最初,可是关于此刻的朱元璋而言,小明王的存在现已没有意义了。

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谋臣刘伯温一开始便对立奉小明王为帝,以为朱元璋才是天命所归之人。“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地点”(《明史·列传·刘基》)。

这种说法以为,小明王失掉了利用价值,所以朱元璋派廖永忠在从滁州去应天府的途中私自害死小明王。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廖永忠因此被降罪时,朱元璋问他是否知罪,廖永忠的答复颇耐人寻味,“全国已定,臣岂无罪乎”(俞本《纪事录》),朱元璋听后怒发冲冠。

另一种说法以为,儒士杨宪为了邀功请赏,私行推测圣意,指派廖永忠害小明王。

明初朱元璋大封功臣,对诸将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时,力战拒敌,真可谓奇男人;但是,他让儒士窥伺朕意,想要获封更高的爵位,所以只封他侯爵而不封公爵,“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明史·列传·廖永忠》)。

这儿的儒士很可能是指杨宪,“及杨宪为相,永忠与比较”(《明史·列传·廖永忠》),可见廖永忠与杨宪的联系非同一般。

综上所述,小明王死时,朱元璋三十八岁,正值精力充沛的壮年,并且其时他的工作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有足够的决心能妥善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联系;而小明王从头到尾仅仅一个傀儡,对朱元璋构不成本质要挟,不管朱元璋身边的心腹部将,仍是儒士谋臣,都不会介意小明王的行为。所以,朱元璋直接授意廖永忠害死小明王的可能性不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