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后周世宗柴荣,为何在一日之内除掉七十余位将领?

2021-01-02 10:29:37 作者: 一代明君后周

一场大战最忌讳的是什么呢?战士临战逃脱,尤其是将领的临阵逃脱,简直能够直接决议这场大战的结局走向。五代十国时期最能体现文治武功的皇帝便是后周世宗柴荣,而柴荣初即位就遇到了大将临阵逃脱的事情,北汉和契丹大军压境,想要让后周震一震,这一场大战便是五代十国历史上适当有名的高平大战,其时柴荣御驾亲征,硬是在后周领命主将临阵逃脱形成戎行慌张的情况下扭转了战局,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这场大战中锋芒毕露的。

柴荣转败为赢,天然临阵逃脱的将领和战士不可能平安无事,所以一日之内,柴荣指令斩杀军使以上等级的将领七十余人。不可否认,柴荣自身有一个缺陷便是禀性太察、用刑太峻,但这七十余人死的并不委屈,假使高平之战后周失利,结果将不可估量。

咱们来看一下这个高平之战。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逝世,养子柴荣继位,先君逝世新君继位之际,国内一般是最衰弱的时分,这个时分最简单被外部实力盯上,比方赵武灵王初即位的时分,秦魏韩等六国领大军去赵国参与葬礼,李世民在登基前后,突厥四十万大军到了渭水桥等等,柴荣继位的时分也遇到了这样的事,北汉和契丹的十万大军南下。这是北汉牵的头,自己出了三万戎马,契丹那儿出了五六万,组成了一支十万大军。

北汉之一切如此做,仍是由于曩昔的恩怨,郭威树立的后周是从自己的老上司刘知远儿子那里夺来的江山。刘知远逝世后,其子刘承祐继位,刘承祐对许多大臣都不定心,所以开端屠戮大臣,而郭威也在被杀之列。郭威提早知道了刘承祐的方案,所以就举兵清君侧,两边闹得没法解开,刘承祐将郭威在京城的家人悉数杀死了,这坚决了郭威灭后汉的决计。

后汉一灭,郭威称帝树立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跑到北边树立了北汉,背靠契丹这棵大树。郭威的儿子都现已被杀,因而在他逝世之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也是柴皇后的内侄柴荣。柴荣初即位,刘崇瞅着这个时机就联合契丹南下,预备将灭掉后周,这是很重要的一战,后周的一切官员都知道,可是咱们关于柴荣御驾亲征是有顾忌的,新皇登基,紧接着就上战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周就变天了。但终究柴荣仍是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了,正是柴荣的御驾亲征才确保了此战的成功。

自身后周就有戎行首先迎敌,可是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柴荣又命两路大军赶去迎战。其时前路大军分为全军,其间白重赞和李重进统率左军,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向训、史彦超带领精骑部队,分西、东、中三个方向进攻,而柴荣则由张永德带领禁军护卫着督战。

北汉和契丹这一方也分了全军三个方向进攻,不过北汉和契丹之间也并不调和,契丹派来的大将比较稳重,而刘崇则急于攻击后周,较为轻敌,咱们知道,战场上轻敌的结果对错常可怕的。不过在开始的对决中,后周戎行的确没有占到什么廉价,一来柴荣领来的戎行人数自身就很少,后路大军被远远甩在后头,因而形式对后周极为晦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很细小的事情就可能导致后周的败亡。

而北汉的左路统帅张元徽骁勇善战,一路拼杀,势不可挡。其时后周与他坚持的两位将军是樊爱能与何徽,这两位都是屡经疆场的老将,立下了无数战功。所以柴荣对他们仍是无比信赖的,以为他们必定能够马到成功,完全消除北汉的将军张元徽。可是却没有想到樊爱能和何徽竟然害怕了,抵挡不住北汉戎行竟临阵逃脱。主将一逃,整个右军就乱了套,竟有上千名战士直接投了降,这样的形势一旦扩展,很可能便是整个后周军的大溃逃。

战事紧迫,柴荣也无法淡定,带着身边的禁军就参加到了战阵中,其时仍是禁军将领的赵匡胤正是在这个时分站了出来,他和张永德各率一军随柴荣进入到战役状况中去,柴荣的出战对后周戎行的鼓励是空前的,人人心情昂扬,很快北汉就有点撑不住了。刘崇指令张元徽加大进攻力度,但很意外的是,张元徽的马被射死,张元徽自己也被斩杀,主将被杀,北汉军无心反抗,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