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2021-01-04 10:26:24 作者: 朱元璋下令营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渡江占领集庆路,命令改为应天府,暂住在当地富户家里,不久被小明王封为江南行省平章政事。

七月,朱元璋在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建立江南行中书省,从此在这里工作、日子。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初一,朱元璋命令营建吴王新宫,此刻朱元璋戎行现已攻取了张士诚占有的淮东各地,正要进攻张士诚的浙西区域。

吴国公府矮小狭隘,现已无法习惯朱元璋称王后的需要了。

如果在旧城的基础上改造,不只拆迁工程量很大,并且旧城的方位也不太抱负,西北沿江地带简单遭受进犯,“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明太祖实录》),间隔钟山比较远。

朱元璋所以令知晓天文地理的刘伯温担任选址,终究选定在钟山南面、应天旧城东面的一块空位;一起,在旧城东面白下门之外约二里的当地增筑新城,将新宫围住在里面,充分利用钟山的险峻地形保证应天城的安全,“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之胜焉”(《明太祖实录》)。

选定的宫城方位原是燕雀湖地点地;刘伯温以为,燕雀湖是钟山的龙头地点,有“帝王之气”。

朱元璋命令征调民工,填塞燕雀湖的大部分。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十二月,小明王逝世,朱元璋决议以次年为吴元年,不再运用龙凤年号,而以“奉天承运,吴王圣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朱元璋承受群臣主张,命令制作宗庙、社稷坛、宫廷,“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明太祖实录》)。

主管营建的官员把宫廷设计图呈给朱元璋看,朱元璋把雕刻奇秀的当地去掉,告知中书省官员,宫廷巩固即可,无需雕刻巧饰。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二月,应天城扩建工程竣工。

八月,圜丘、方丘、社稷坛建成。

圜丘是帝王举办冬至祭天大典的当地,模仿汉制制作,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南面。

方丘是祭地神的当地,建在和平门外,钟山北面。

社稷坛,是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建在宫城的西南。

九月,太庙、新宫廷完工,前朝内廷的修建都很俭朴,“制皆朴素,不为雕饰”(《明太祖实录》),契合朱元璋的旨意。

宫城有四座门,南门称为午门,东门称为东华门,西门称为西华门、北门称为玄武门。

从午门进入,过内五龙桥,便来到奉天门。奉天殿是正殿,在奉天门内。奉天殿后边是华盖殿,华盖殿后边是谨身殿。

文楼、武楼散布在奉天殿两边。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是前朝之地点。

从谨身殿再往里走,便进入内廷,顺次来到乾清宫、坤宁宫,东西六宫散布在两边。

整座宫城的格式遵从传统礼制

呈正方形,中轴对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坤宁宫在从午门到玄武门的中轴线上,文武官署等修建对称摆放在两边

吴王新宫奠定了明朝皇宫的根本格式,乾清宫、坤宁宫、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等称号一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