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学者鲍鹏山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10年内没有人能超越。”
如今,已过去了12年,他认为自己实现了目标。
鲍鹏山被网友誉为中国当代最理解《水浒传》的学者。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学者沉迷于在互联网上“布道”,或与意见相悖者“刺刀见红”,或对世间万物高谈阔论。
而鲍鹏山却鲜有发声,对于自己不了解、没研究的内容更是谨言慎行。
在他看来,一个学者如果对自己不懂的事情随意表态,那就失去了一个学者基本的底线。
鲍鹏山微博拥有近30万粉丝,却设置了文章半年可见,寥寥几条也都是在和读者观众讨论《论语》或是《水浒》。
除了传统文学以外,他最愿意与人分享的是关于文化、阅读和教育的问题。
在鲍鹏山看来,文化是环境,阅读和教育是让人达到何种上限的可能。
《百家讲坛》之前,我没有系统研究过《水浒传》
中国新闻周刊:怎样的机遇,从课堂走到百家讲坛?
鲍鹏山:水浒是四大名著中最后一个被搬上《百家讲坛》的,他们先确定了这个选题,于是开始寻找主讲人,最初确定了一个学者,录了几期感觉气质和节目不符,又辗转找到了我。
那时,我并没有系统研究过《水浒传》,我在高校教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但是我们有3000多年的文学史,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重点研究的内容,唐宋文学、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而我基本上没有讲过明清文学的内容。
其实在国内,找到一个专门研究《水浒传》的学者并不难,但是节目组认为需要找到一个气质和洞察力符合作品和节目的学者来展现特有的角度和见解,我被他们打动了,便答应了下来。
中国新闻周刊:10年不被超越的小目标,是怎么制定的?
鲍鹏山:当时我定下了10年不被超越的目标,后来我又在另一个平台录制音频《水浒传》的节目,我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20年没有人超越。
我口中所说的超越,并不是指那些不被前人注意到的细枝末节问题被发现,也并不是认为我的研究覆盖了《水浒传》每一个角度,而是研究和观察它的高度,研究一个文学作品,去把握它的绝对高度在哪里,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时代高度在哪里。
在传统中,《水浒传》有个绝对高度,就是金圣叹批注的版本,他的高度在哪里?他不是研究版本、研究梁山好汉的绰号,他是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去对人物做评判和分析,通过文学手法的语言艺术去分析谋篇布局的精妙,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圣叹是没人能超越的,我们所有当代研究水浒的学者都是站在金圣叹的肩膀上去思考这部作品。
我讲《水浒传》的时候,要想不被超越,就不能再通过金圣叹的视角去讲,我选择了一个新的角度就是文化和制度。同样一个人物,金圣叹认为他的许多行为与他的人性和个人道德相关,从我的视角上进一步去挖掘,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其根源就是受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比如林冲,在整部《水浒传》中,我们能看到他总是在害怕、在退缩、在委曲求全,他为什么不能活得像鲁智深那样,在我看来,他长期生长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里面,在一个权力的社会中,权力决定了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权力带来的选择题,林冲做出了选择,带着屈辱去服从,分析到这里就会发现,在当时社会中,不仅只有林冲是这样的性格,他只是一个典型代表,到这里,我们便不只是认识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这是我找到《水浒传》的高度,也是我自信能不被超越的原因。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向学生看齐
中国新闻周刊:从课堂到《百家讲堂》,从电视到互联网,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画像也越来越模糊,作为教师,如何调整和适应?
鲍鹏山:人类最早的传播其实就是音频,口耳相传,之所以后来语言被形成文字印刷成册,是因为声音的传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