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风采丨古灯新韵 匠心守护非遗传承的初心

2020-09-30 20:34:39 作者: 学员风采丨古

匠心“扎作”铸灯魂 立根始在“初心”中

小鳌鱼脸上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五彩斑斓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鱼身中间加以独特设计,用细小的竹线牵引着头和尾,活泼灵动的样子受到不少小朋友喜欢。

这是黄宏宇根据传统的鳌鱼灯造型,新研发的孩童玩具“舞龙”。从融合佛山陶艺创作的“陶瓷鳌鱼”,到“鳌鱼状元皂”,每隔一段时间,黄宏宇总会围绕彩灯的表现形式,创作新的产品。

“我是一个害怕沉闷的人,在创作上我需要不断地创新。”作为佛山彩灯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宏宇的身上既有非遗传承人“美美与共”的年轻心态,又有善于钻研、敢于创新的市场意识。

在黄宏宇看来,陈旧的老式彩灯容易被市场淘汰,一定要思考如何在传承前辈的优秀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艺术家的想法,创作新作品。

“难道一定要亮灯才是彩灯吗?”一次偶尔的机会,黄宏宇发现彩灯的骨架很有美感,于是他将传统海螺造型的彩灯创作为艺术展品,供艺术空间使用。随后,他更将生肖、象形文字等元素融入创作中,研发出小型家用装饰的艺术品。

黄宇宏研发的文创产品“舞龙”。新华网 林晓蕾 摄

“我觉得文创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向,可以间接或者侧面把彩灯宣传出去。我相信佛山彩灯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长远。”黄宏宇说,在每年的秋色巡游活动中,他们会把佛山当地习俗、民间艺术等元素融入到彩灯中,让这门非遗技艺更接地气。

“然而,手艺人的核心是要把手艺做好,不管怎样创新,传统手艺——‘扎作’手法不能变。”说到这里,黄宏宇和杨玉榕相视而笑,这是他们共同秉承的理念,也是佛山彩灯的初心。

时代日新月异,技艺薪火相传。尽管退休已久,杨玉榕却依然经常出现在工厂里,和儿子钻研佛山彩灯的发展方向。有时候忙起来,黄宏宇劝她早点回家,她却倔强地摆摆手。

“很欣慰儿子黄宏宇和我一样,选择了佛山彩灯。”杨玉榕看着不远处正在忙碌的儿子说,佛山彩灯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需要更多年轻人来参与。

为了更好地传承佛山彩灯技艺,杨玉榕和黄宏宇一方面积极开展收徒传艺,用心培养后继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走进校园,通过“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佛山秋色赛会等公益活动,教孩子们学习彩灯制作,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艺背后的历史文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