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儿童健康行走进咸宁,患儿在家门口享受儿科专家诊疗

2020-09-20 22:37:22 作者: 湖北儿童健康

楚天都市报9月20日讯 (记者刘迅 通讯员薛源) 为满足贫困偏远地区疑难危重患儿就医需求,加强儿科医学建设及发展,9月17日至19日,“2020湖北儿童健康行”走进咸宁地区。武汉儿童院医院专家团赴赤壁、通山、嘉鱼开展义诊、巡讲、质量督查,为基层儿童送去医疗、慈善救助项目,还帮助基层医院开展专科建设。

此次共义诊患儿400余人次,患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尿道下裂等先天结构畸形患儿较多,糖尿病、矮小症、自闭症等慢病患儿就医需求大,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新生儿内科、骨科也接诊不少特殊患儿,他们可持专家开出的“转诊单”,通过绿色通道前往武汉儿童医院就诊。

当场为疑难患儿提出治疗方案

9月17日,湖北儿童健康行咸宁站第一站到达赤壁市人民医院。当日阴雨连绵,气温骤降至19℃,但当地患儿和家长们求诊的热情不减,听说武汉的儿科专家要来,纷纷冒雨前来。

一对来自赤壁农村的夫妻,抱着45天大的女儿小涵(化名)来到义诊现场。据父母说,出生后十来天,小涵一直不能顺畅排便,就在半个月前,小涵甚至一周没拉大便,肚子摸上去又胀又硬。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但囿于当地医疗水平,并不能为小涵实施手术。

家人将小涵抱回了家,采用保守治疗,自行在家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排气,但效果甚微。因排便困难,每餐不敢多喂养,小涵体重不升反降。

听说有武汉专家来家门口免费义诊,父母抱着小涵前来寻求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一定要治,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肠穿孔或肠坏死,对孩子造成致命的伤害。”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闫学强强调,并为其开出转诊单。当即,小涵父母决定下周五便带孩子到武汉儿童医院手术。

闫学强称,武汉儿童医院每年要为100多例巨结肠患儿手术,最小的是刚出生的婴儿。他提醒,如果新生儿在出生24-48小时内无正常排出胎粪,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并伴有腹胀、呕吐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要及时就医,排除先天性巨结肠可能,早发现早治疗。

义诊活动中,闫学强医生还接诊了60多位孩子,多数孩子患尿道下裂、唇腭裂、耳畸形等先天结构畸形疾病,需要外科干预。

先心病“紫娃娃”寻求手术机会

“医生,你给我孩子看看,您是武汉来的专家,孩子是否还有手术机会。”家住赤壁农村的3个月大男孩程程(化名)从出生那天开始,小嘴唇和手指头就有些发乌,尤其是哭闹后,小脸还会变成紫色,就像一个“紫娃娃”。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得知,程程患有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肺动脉长成了一条“死胡同”。家长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求诊,医生纷纷摇头表示孩子太小,手术难度大。

眼见孩子病情越来越重,家长不愿放弃程程弱小的生命,带着程程来到义诊现场。“孩子的病有救治的办法。”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龚立仔细查看了病程记录,建议程程尽快到武汉儿童医院做心脏、大血管造影CT,进一步检查,明确肺循环血供情况再评估手术条件。程程的父母决定带孩子到武汉做进一步检查,寻求手术机会。

义诊现场,还有多名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先心患儿需要手术干预。龚立介绍,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据统计,每千名新生儿中,就有7~10名患有先天心脏畸形。

龚立提醒,常见的简单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如果孩子病情较轻微,经过医生评估,可以每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随访至1~2岁以后。但如果出现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有肺动脉高压表现,家长不能盲目等待,应尽早手术干预,以免失去手术机会。

老患者也赶来现场

9月18日,专家团赶赴通山县人民医院,义诊还未开始,现场气氛已十分火热,人声鼎沸。经过护士分诊,每个义诊诊室门口,患儿和家长们有序排起了长队等候。这其中有特意来找武汉儿童医院专家复查的老患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