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 共抗阿尔茨海默病 愿你记得我的模样

2020-09-22 08:42:46 作者: 关爱老人 共

老年人应按时体检 关注身体状况

参加群体活动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日常要多注意饮食健康

萧山日报讯 你还记得央视曾播放的一段公益广告吗?一位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谁都不记得了。有一次和儿子出去吃饺子,老人用颤抖的手拿着一个饺子就往口袋里塞,喃喃自语:“我儿子喜欢吃饺子!”这段视频曾刺痛无数人的心,老人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也被称为“温柔的绝症”。

9月21日,是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一个并不陌生的名称,却让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遭遇变故。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约5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中我国就有1000多万人,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相当于全球发达国家患者数量的总和。因患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预计到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增至2800万人。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我们用另一个视角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父母老了

变成了“孩子”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难题。

记者从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今年1—8月,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为48831人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人数为4980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10.2%。换言之,十个患者中必有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据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傅正闯介绍,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年龄每增长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就会增加一倍。

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截至2019年,萧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9.54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84%。由于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并发展至认知功能障碍,不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法独立生活,长期的照料和护理支出不可或缺,与之相伴的就是老人走失问题。

区公安分局接警数据显示,1—9月走失报警近2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失智走失的老人。每当看到老人们一脸茫然,找不到回家的路,真是让人无比揪心。

乐观对待七旬大伯守护妻子已三年

76岁的王大伯和73岁的老伴章阿姨住在广悦小区,早上6点,王大伯就像上了铃的闹钟自动醒来,他匆匆刷牙洗脸,然后煮开水、烧早饭。

不一会儿,老伴章阿姨起床了,王大伯帮她整理好衣服,牵着她走进洗手间,给她刷牙、洗脸。等章阿姨吃好早饭,王大伯打开反锁的门,带着老伴下楼去买菜。

等两人买好菜回到家里,王大伯将门反锁,然后打开电视机,让老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则张罗着洗衣服、搞卫生、准备午饭。3年多来,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

章阿姨以前非常能干,但几年前忽然变得迟钝起来,记性也差了。王大伯父女俩带着她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最初,章阿姨还会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出门去逛逛还能自己回家。随着病情的加重,章阿姨的记性越来越差,慢慢地连衣服的正反面也分不清了,上厕所也不知道往哪里走,出了门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从这时开始,王大伯每个月都带着老伴去杭州的医院看病配药。怕章阿姨走丢,女儿专门给妈妈买了小米定位器。

有一次,王大伯在厨房里烧午饭,章阿姨像往常一样在沙发上看电视。过一会儿,王大伯朝客厅望一眼,发现老伴不见了,他心里“咯噔”一下。很快,发现屋门开了一条缝,原来是自己大意忘了将门反锁,章阿姨开门溜了出去。王大伯立即给女儿打电话,女儿点开手机,从定位器里发现章阿姨还在小区门口。王大伯赶忙跑下楼去,把老伴找了回来。

从那以后,王大伯更加小心了,每次进门后,就及时把门反锁上。平时,王大伯还耐心陪老伴聊天,引导她回忆一些以前的事。王大伯家本来住在城河边上,因为拆迁,两年前搬到了现在的小区。“以前的邻居看不到了,居住的环境变陌生了,对病人来说是不利的因素。”王大伯有些无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