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云生——赵振川山水作品云上展览

2020-09-24 17:57:30 作者: 心象云生——

赵振川作品/崂峪深处/136cm×69cm/2020年

赵振川作品/老二家的牧场/144cm×366cm/2020年

赵振川作品/老子言知/136cm×69cm/2020年

赵振川作品/李家河沟里旧事/136cm×69cm/2020年

赵振川作品/林海田山/136cm×69cm/2020年

在赵振川深入钻研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他遇到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理笔墨与丘壑、境界的关系,如何解决写生与创作的矛盾。对前者,他反对唯笔墨论,他既重视笔墨又重视丘壑,更进一步追求境界。他从不追随前人的笔墨符号而注重表现笔墨精神。我们看赵振川的画,发现他的每一幅画都得益于客观自然的启发,程式化的笔墨在他手下因表现对象和主观感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和风采,达到一定的境界。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还留有父亲赵望云的痕迹,那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家必须尊重自然,必须注意对客观山水的观察与体验,而观察与体验的有效途径便是写生。不过,中国画写生是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是对景写生,可以是印象写生,可是是默记、尔后凭回忆的写生……一幅好的写生可以是一幅好的创作,也可以是创作的准备。赵振川有自己的写生观与创作观,他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写生不仅需要尊重客观,还要会编,我的画就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编出来的。”编,就是艺术家不依赖于自然山水的摹仿,而是以它为范本发挥想象力的重新创造。对景的直接写生对一般艺术家来说,不会是大问题,但要以写生为基础去编成一幅好的绘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有生活阅历、艺术修养,要深入掌握中国画的写意特性。赵振川之所以敢于编和善于编,一有生活,二有修养。他心中装有广阔的大自然山水的资源和古今绘画的经典,他又善于用自己的智性与悟性去消化和融会它们。有前者,他的画始终有一股动人的勃勃生机;有后者,他的画温文尔雅而耐人寻味。

赵振川的画何以有如此不凡的品格?不妨看一看他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我的画有猛气,但底子是醇厚、温和,是中国的中庸。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和之美,没有这点难成正果和大气象,因此要在这上下功夫……”赵振川把中和之美立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作为自己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走进赵振川的绘画世界。

中和之美

——赵振川的中国画艺术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和赵振川先生接触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为人朴实厚道,谦逊随和,但又不失原则;他长期担任陕西美术家协会负责人的职务,不热衷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大活动,而乐于忠实地为艺术家和社会大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作为艺术家,他像农夫一样,勤勤恳恳地耕耘,但他钻研“耕作”原理,讲究收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刚柔相济的品质;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又敢于自立面貌的特色。

赵振川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除随父学习中国画外,并受业于石鲁、何海霞等大家,深得他们的言传身教。加之从小和父亲的学生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一起生活,自然也受到师兄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艺术成长过程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确实给他未来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一般说来,名人的子女虽条件优越,往往因有父辈大树遮蔽,很难脱颖而出。他们要想有所作为,不仅要有志向、要勤奋、要有机遇,还要看自身的艺术资质。古今中外,也不乏名人子弟做出一番事业、在历史上留下业绩的例子,如王羲之、献之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大仲马、小仲马父子,梁启超、梁思成父子……赵振川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自己的天分,积蓄了在艺术上拼博的韧性和胆识,他和他父亲对“长安画派”相继做出的突出贡献,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