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北伐,诸葛亮屡战屡败,此人却未尝一败

2020-09-20 22:29:15 作者: 同样是北伐,

陆逊为东吴四杰之一,可谓是文武全才,一代儒将,特别是他四次北伐未尝一败,远远强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

与蜀汉不死不休的北伐相比,东吴的北伐显得有些进取不足,即使如此,作为东吴最杰出的名将,被誉为社稷之臣的陆逊,其参与的四次对魏作战,依然是战功彪炳,未尝一败。

228年石亭之战,陆逊大破曹魏大司马曹休,斩首万余,缴获军械辎重无数,重创扬州军团,力保东吴20年无忧。

公元232年,陆逊进攻庐江,当时魏诸将皆认为应该赶快出兵救援庐江,征东将军满宠则认为庐江虽小,却能坚守一段时间,不应立即发兵增援,不如待敌军团深入,再以精兵突击,必能大获全胜。于是,满宠便派军开往杨宜口,引兵埋伏。察觉到敌军动向的陆逊选择连夜撤退,双方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233年,因孙权屡次进犯合肥,满宠上表朝廷焚烧合肥旧城,于旧城西三十里,远离河道,修建河北新城,以便削弱东吴水军。

234年,诸葛亮出斜谷北伐,邀请孙权共同伐魏,孙权允诺,随即率大军号称十万进驻濡须口,准备进攻合肥新城,同时,孙权派遣陆逊与诸葛瑾出武昌、汉口,进攻襄阳,曹睿闻讯蜀汉和东吴两路夹攻,派遣司马懿、秦朗前往抵御细线的诸葛亮,自己亲率水军赶往东线。

合肥城外,满宠募集数十壮士,连夜焚烧孙权攻城器械,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孙权终不能克,又听闻曹睿御驾亲征,便二话不说撤军了。而此时,陆逊与诸葛瑾已进入曹魏江夏地盘。

听闻孙权撤军,陆逊派遣韩扁给孙权送信询问,韩扁却在返回时被魏军抓获。诸葛瑾得知后不胜惶恐,他认为敌军已知晓我方情况,随即劝说陆逊立刻撤军。陆逊则镇定自若,和往常一样,与诸将下棋射箭。

他认为陛下肯定已经安全撤回,那边就没什么担心的,但是我军贸然撤退,正好应对敌方截获的情报,必然会被敌军阻击,于是陆逊让诸葛瑾按照原计划走水路,自己出陆路,继续向襄阳进军。

由于石亭之战,陆逊对魏军来说简直就如同噩梦一般,所以听闻陆逊到来,魏军随即回城固守,待陆逊行至白围,他扬言要狩猎度假,再次麻痹敌军,却暗中分兵周峻、张梁进攻江夏、石阳。

吴军突袭,石阳集市百姓争相入城,魏军来不及关闭城门,于是魏军便斩杀百姓,

快速关闭城门。

吴军石阳一战,斩首、生擒达千余人,陆逊也成功撤退。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时候认为,既然魏军已经撤回城内,那石阳之战吴军斩杀的是能来得及逃入城中的百姓。因此,裴松之认为陆逊有杀良冒功的嫌疑,毫不客气地对其批判了一番。

是否杀良冒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陆逊主观上是否存在屠杀百姓,总之,魏军屠杀自己的百姓是肯定的。乱世之中,倒霉的总是老百姓。

239年,陆逊最后一次北伐,攻占邾城,并设置戍守,成为军事重镇。

陆逊四次北伐,除石亭之战外,其余均是小胜或者与对手战平,他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察觉战场上的不利因素,就能迅速调整姿态,自己另一不败之地,即使身处危机之中亦能做到从容撤退,而且一旦出手,往往就能将敌逼入绝境。

诸葛亮、姜维数次伐魏,寸功未立相比,且使蜀国国力日渐衰微,成为三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相比较而言,陆逊北伐无疑更高一筹,所以,陆逊是真正文武全才的一代儒将。

​《三国志·吴书十三》陈寿对陆逊的评价: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这段评价称陆逊为社稷之臣,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