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每个小区都有的张姐、小李和老杨

2020-10-06 23:54:30 作者: 品读 | 每

借的人多了,小李还专门又购置了一些工具供大家使用,有人要给钱,小李连连摆手,于是小小的修车铺兼有了工具共享的功用。

2018年前,小李夫妇一直在小区租房子,后来就攒钱买下了小区的一套二手房。两个孩子也在附近小学上了学。

每天,小李修车,媳妇除了打下手,大部分时间照顾家和两个孩子。每天,小李目送着媳妇和孩子大大小小3个人去学校的背影,脸上全是满足。

曾经独自漂泊在这城市里,如今有爱人有孩子,有一份养家糊口的活计,有一套不大但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有了自己熟稔的顾客、邻居,小李觉得自己会在这里慢慢变成老李。

“老杨面食店”每天都是热闹的,从早到晚,他家的馒头、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没有添加剂,生意很好。馒头咧着“大嘴”,散发着小麦的原香,包裹着不大的小店。

老杨夫妇每天很辛苦,早上5点起床,先揉面蒸一锅馒头给超市送去。超大的笼屉,12屉。

如果是刀切馒头还容易些,机器和好面,手揉搓,切个儿就行。但有的人喜欢吃花卷,有的人喜欢吃圆馒头,这就让他们费力了,得全程手作,而价钱却没差别。

蒸了馒头轧面条,粗的细的、圆的扁的、焖面的板面的,都要准备。除此外,还有馄饨皮和饺子皮,都是手工现擀。

也因此,除了吃饭,老杨两口子一天都是忙碌的。而且都是力气活,老杨媳妇几乎整天都是直不起腰来的样子。

店面不大,环境实在说不上好。不大的房子里,除了前后两扇打开的门,没有一扇窗户。在这样昏暗、面粉飞扬、热气蒸腾的房间中,老杨两口子也像是笼屉里的馒头,整天地蒸着。

不过,老杨夫妇很会调剂生活,他们在大案板前面摆着一个大屏手机,和面揉馒头时,就播放着相声小品,时不时跟着笑笑,用笑声抹去辛劳。

老杨媳妇别看每天都在“小黑屋”跟面粉打交道,但依然会每天盘起头发,发髻边别一个珍珠发卡,穿上酒红色的连衣裙搭配一双白色平底软皮鞋,即使还得在外面套一件沾满面粉的大围裙,也难掩她的爱美之心。

疫情期间,老杨面食也照常开着,他们和张姐的菜店一样,给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义务送订购的面食。

那段日子,超市要的馒头少了,老杨收入不比平常,面食却一分钱也没涨,两口子仍不怕麻烦地手做花卷、圆馒头,仍轧出粗的细的、圆的扁的面条,有时间了还会做包子。

而每天微信里一声声的“谢谢”,和买面食时大家随口的问候和关心,让老杨两口子觉得开店的清晨没那么寒冷了,因疫情而冷清下来的街市也没有那么凄凉了。

城市很大,每个小区都有这样的张姐、小李和老杨……

他们是我们的邻居,与我们一起,融入这城里的万家灯火,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城市同呼吸。

↓↓↓

作者:巴拉

原标题:《他们与这个城市同呼吸》

责编:张初 | 校对:杨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