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国庆长假证明,在国内旅行是安全的

2020-10-09 18:36:24 作者: 吴尊友:国庆

资料图

据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时间10月9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67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06万例,105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请他为公众解答相关疑问。

全球疫情短期内很快出现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已超过100万例,有人认为疫情失去控制,有人认为曙光已经初现,您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疫情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吴尊友:自年初以来,全球每天报告确诊病例数一路攀升,3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突破5万;5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突破10万;7月初,日新增病例突破20万;进入9月份后,出现了多个单日报告新冠病例数突破30万例的新纪录。虽然各国疫情形势有所不同,全球除中国外,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疫情清零”。最严重的美洲国家,仍然没有看到疫情有收敛的迹象;欧洲多数国家,要么一直持续高水平,要么缓和后再度反弹,特别是西班牙和法国反弹超过春季疫情,达到单日报告病例连续破万例的新纪录;就在两天前,英国又创造了单日报告数破2万例的欧洲新纪录;亚洲,除中国外,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疫情一直呈现直线上升,韩国和日本也在疫情控制后再次出现反弹。总体来看,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感染人数一直攀升,疫情形势并未出现缓和。现在已经入秋,天气将逐渐变冷,秋冬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没有新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应用以前,短期内,全球疫情很快出现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现阶段科学技术手段远胜过去,疫苗应用将会对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历史上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大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当时感染人数如何?

吴尊友:历史上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的有鼠疫、天花、霍乱、流感等。其中,鼠疫大流行至少夺走了2亿至3亿人的生命;天花至少夺走了4亿人的生命;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仅仅18个月的时间,就夺走了2000万至1亿人的性命。

在应对这些大流行的过程中,人类发现隔离病人有助于控制疫情。比如在控制鼠疫大流行中,应用隔离措施;在控制天花方面,发现疫苗有效,最终通过疫苗把天花彻底消灭;霍乱流行,通过上下水管理,最终控制疫情;而1918年流感大流行终止,无有效防控措施,其终止主要原因不明,可能与人群产生免疫力有关。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远胜任何历史时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会很快找到控制疫情的方法,特别是疫苗应用,将会对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秋冬季节,既要防止境外病例输入引发的地方性传播,又要防止污染的冷冻货品将病毒带入境内引发接触传播

记者:去年冬天当时还被称为“不明肺炎”的新冠肺炎出现,现在又将进入秋冬季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吴尊友:从去年12月27日最早关注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冠肺炎到现在,已经有9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取得了对新冠肺炎的很多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防控经验。对新冠的认识包括,分离了新冠病毒,破解了基因序列,认识了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污染冷冻食品可造成接触传播,平均潜伏期3-7天,主要临床表现,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新冠防控,通风、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是有效预防措施,疫情发生后隔离病人、发现密切接触者并给与隔离观察等能有效控制流行。这些认识和防控经验将进一步应用在秋冬季疫情防控中。

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全球疫情形势,我国现阶段疫情现况及面临的全球疫情压力,在总结武汉、绥芬河、舒兰、北京新发地、大连、新疆乌鲁木齐等应对经验基础上,重点做好“外防输入”把好国门关,既防境外病例输入引发的地方性传播,又要防止污染的冷冻货品将病毒带入境内引发接触传播。做好“内防反弹”把好早期发现关,既要宣传群众,有病早就医,又要培训医务人员有能力在病人就诊时能发现不漏诊,还要做好冷冻货品环境定期监测和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确保疫情一旦发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此外,积极推进疫苗试验及其应用,对于重点岗位的特殊行业,可考虑应急接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