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虐猫男”老家猛寄花圈?义愤填膺不能以暴制暴

2020-10-27 20:39:05 作者: 往“虐猫男”

前段时间,山西一男子因浇开水虐猫致死引发公愤。尽管事后其被所在公司解雇,但网友依旧“意难平”。据报道,“虐猫男”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其老家近来频频收到快递,大多是花圈、寿衣等殡葬产品。而当事人常年在外,家中只有高龄的爷爷奶奶。法律人士认为,此举是一种恐吓行为,涉嫌违法。

如何对待动物,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体现。从现实来看,如虐猫一类丑闻时有出现,而相关法律的缺位往往让作恶者免于法律追究,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对此,我们可以呼吁加快立法步伐,但任由情绪绑架头脑就明显过火了。且看上述一些网友的行为,不论是获取当事人老家的地址,还是故意邮寄殡葬用品,都明显带有网络暴力的影子。这不仅陷入了“以暴制暴”的粗野逻辑,更触碰了法律红线。从本质上讲,通过恐吓发泄情绪,与“虐猫男”拿猫撒气又有何异?

我们能够理解网友朴素的正义感,但当今社会早非草莽时代,方方面面都要依法依规行事。评判是非善恶,惩戒作恶之人,不能由谁代为操刀。发达的网络赋予了每个人发声的便利,匿名性又提供了一张面具,许多“吃瓜群众”喜欢“指点江山”,动辄以“绿林好汉”自居,总想“替天行道”,这明显是模糊了“发言权利”和“审判权力”之间的界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股风气的蔓延,才导致网络舆论场戾气丛生。除网暴“虐猫男”之外,类似事件不一而足,被“误伤”的,甚至因此寻短见的,也不在少数。

近些年,相关方面努力为网络法制补短板,但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尚未出台。现有法条分散于各部门法中,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另一方面,匿名性背景下,追本溯源难、追责起来涉及主体太多、侵权证据难以确定,导致法难责众。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逾9亿,网络秩序早已成为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任由一个人撒野,网络世界也是如此。期盼相关部门在继续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也找到降低维权成本的办法,以良法善治整饬网络舆论场的风气。

法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决定了每一点进步都要深思熟虑,我们不能太过心急,但至少可以先管好自己。敬畏法律、理性发声,这是一个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捍卫正义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