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上瘾现象普遍,炒作行为值得警惕,专家:进入监管视野

2020-10-30 12:38:08 作者: 盲盒上瘾现象

记者在社交网络搜索"盲盒""盲盒上瘾""端盒"等关键词后发现,许多网友已在盲盒上花费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不过,这一不确定性带来的好奇心与重复购买的上瘾特征,也让一些学生家长颇为反感。"一些青少年学生出于对其喜欢玩偶的追求,又在盲盒这种不确定性和希望下一个抽中的心理刺激下,会不断重复购买,这些中小学生又有几个会不上瘾?"

北京一位中学家长表示,"小孩子不懂什么是理性消费,他们只有把钱花光才不会再买。"来自江苏的大学生蔡某告诉记者,她平时遇到喜欢的会买一下,抽到不喜欢的会再去买一个,"如果还是抽不到,就放弃了,如果遇到了很喜欢的系列,会直接'端盒'(整箱购买)"。当被问及喜欢购买盲盒的原因时,蔡某表示,因为盲盒具有一般玩具所不具有的惊喜性,拆盲盒的快感与收到礼物时的感觉相似,且拆开后的玩具作为摆件放在桌子上也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可谓一举两得。记者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了一位来自山东的路女士,路女士是盲盒的资深爱好者。据路女士描述,其家中有多套完整的盲盒,遇到喜欢的便会直接"端盒"。"

有时候单买比较难一次性买到喜欢的,通常要抽许多次,这样下来也不便宜了,还不如直接'端盒',又可以拥有喜欢的款式,又避免了重复。"路女士说。路女士的想法并非盲盒玩家中的特例。在北京某高校,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提着泡泡玛特购物袋的高校学生,不止一位学生表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如果很喜欢,会选择端盒。至于在盲盒上的花费,蔡女士说:"在不端盒的情况下,一个月差不多买四五个,需花费两三百块钱。有时候还会买一些盲盒收纳的展示柜及其他装饰物,在这个方面花费比较多。"而路女士表示,自己在盲盒上的花费比较高。"我不会单一局限于泡泡玛特一个牌子,像是故宫盲盒或其他店里卖的盲盒,如果喜欢也会去买,每个月可能要花五六百元,端盒的话,差不多每个月要在盲盒上花上千块钱。"当被问及是否会为了追求隐藏款多次端盒时,路女士表示,自己不会过于追求隐藏款,主要原因还是经济能力有限。

记者在采访了多位盲盒爱好者后发现,盲盒爱好者在购买盲盒时享受其背后的不确定与惊喜性,这种未知性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同时,开盒后,无论结果是否满意,都会出于"想要再试一次"或"自认幸运所带来的满足感"而进行二次抽盒。采访中,一高校学生表示,在抽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次性抽到最喜欢的款式,通常会抱有侥幸心理进行多次抽盒,"尽管事后会后悔自己冲动消费的行为,但下一次还是会难以控制自己,还是会继续抽盒"。"盲盒炒作到几十倍的价格,针对的主要是某些特殊款式,这种炒作行为虽然并不违法,但是否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却要打个问号。这种人为炒作起来的高价存在泡沫,如果以此为投资工具,可能风险会比较大。"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盲盒带有抽彩式销售以及隐藏款限量供应两个明显特点,具体射幸合同的特征,玩家在购买时指向的对象不仅包含玩偶本身,实际上还包含了获得隐藏款或特定标准款玩偶的"幸运"和"希望"。

但是因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标准款以及隐藏款的发售数量、中奖概率等信息,导致这种玩法非常不透明。

"我刚上高中的'00后'女儿买了好多Molly系列盲盒在家开箱,就是为了拿一个所谓的隐藏款在同学面前显摆,每年的押岁钱和零花钱几乎全部用于购买盲盒,大概一年花费5000多元,玩了两年多却一个系列也没有集齐。"北京一位中学生家长表示,"现在,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她和她的同学们终于醒悟,知道集齐系列盲盒就是一个骗人的把戏。"盲盒玩法,本质是一种幸运游戏。

对于充满神秘感的盲盒,消费者购买时,并不知道下一个开启的是隐藏款,还是重复拥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购买并开盒后才能揭晓——盲盒经济的魔力,会带动这股"万物皆可盲盒"的热潮走多远?尽管盲盒所带来的热度依然高居不下,但部分盲盒爱好者已经开始逐渐趋于冷静。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有关盲盒是否为"智商税"、如何戒掉买盲盒上瘾的习惯等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讨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下不同行业的盲盒系列,更多地在用游戏的方式增加互动趣味、社群活跃度和黏性。同时,也有部分商家通过增加隐藏款、限定款的形式,以新带库存开拓销路。"盲盒能否'出圈'最终还看内容本身和应用场景。当盲盒营销越来越多,一旦消费者失去新奇感,最终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