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焦波!敬一丹为何如此感叹?

2020-11-03 09:19:58 作者: 幸好有焦波!

农民在土地里种庄稼,我们在土地里种植故事。“农夫导演”焦波

已过花甲之年的焦波,曾经花整整30年拍《俺爹俺娘》,用十年时间记录汶川地震孤儿的成长,又从2012年起把镜头对准了乡村,陆续拍出《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出山记》等多部纪录片,为脱贫攻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档案。

在日前举办的焦波光影研讨会上,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地说,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说“幸好有焦波”,因为有了他,才有了那些来自土地、来自底层的真实记录。他是农民的儿子

却把爹娘照片挂进中国美术馆

焦波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叫天津湾的村子里,“俺爹是木匠,我从小就跟他学拉大锯,学了几天就烦了。他告诉我,大锯要一锯一锯地拉,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只要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干啥都能成功。”

后来,焦波果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靠的却是一台相机。

1974年,走出穷山村在外教书的他带女朋友回家,也带回了女朋友父亲在抗战时缴获的一台德国蔡司依康相机。这是他第一次给爹娘拍照,也是60多岁的爹娘第一次拍合影。

这一拍,焦波坚持了整整30年。12000多张照片、600多个小时的录像,记录下爹娘的日常起居、喜怒哀乐,也记录下乡村里的风土人情、世事沧桑。

很多人都问过焦波,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他说,动机很简单:看到一天天变老的爹娘,他舍不得他们走,只有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才能留住活生生的爹娘。

1998年12月1日,在娘86岁生日那天,焦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俺爹俺娘》摄影展。但在开幕前,娘突然病倒了。

她瞒着焦波强行出院,打着吊瓶坐火车到了北京,用在家里磨好的剪刀,为这场影展剪了彩,随后,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特殊的展览感动京城,轰动全国,被媒体誉为“近年来唯一让人落泪的影展”。

很多人领着老人孩子去看展览,有观众留言说:“焦老师,我是在你母亲相片前哭了3次的大连小伙子,现在我已经买好了回大连的机票去看老人。”

影展结束后,焦波火了,白岩松来到他家采访老人。“我说我也想拿摄像机拍俺爹俺娘,他提醒我赶紧拍,再不拍就没了。”

焦波赶紧花三万元巨资买了台DV,留下了爹娘最后几年珍贵的影像,“娘90大寿那天,爹搂着娘拍了最后一张合影,他们把最光彩的时刻都留在了照片里。”

他的爹娘走了

开始把镜头对准养育自己的乡村

2012年元旦,焦波接到了时任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的命题作文,拍一部真正属于中国农民的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必须在村里住上一年,一天都不能离开。”从来没拍过电影的焦波,凭着农民身上那股倔强劲儿,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由于经费等诸多问题,找专业导演、专业摄影师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他组建了一个平均年龄21岁的摄制团队,年龄最小的摄影师北川才15岁,是他在汶川大地震孤儿中收的小徒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