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导演赵淼又带着他的另一部作品《回廊亭杀人事件》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11月14、15日,这部由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悬疑舞台剧将在东艺连演三场。日前,赵淼和制作人贾海林展开一场对谈,跟观众聊聊如何用短短两小时的演出时间,在观众眼前构建起一座“迷宫”。
图说:《回廊亭杀人事件》海报
多个结局
改编东野圭吾的作品,对赵淼来说是一次挑战。一来,将文学作品搬上舞台,本就面临着不同艺术类别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的困难;二来,原作粉丝众多,而悬疑剧本身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出人意料的结局,面对已被原作“剧透”的观众,创作团队压力更大。好在,贾海林拿到了《回廊亭杀人事件》的自主改编权,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自由地对小说情节改编。
“我们要做一台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东野圭吾悬疑剧。”抱着这样的想法,赵淼找到了《回廊亭》。这部“被东野藏起来”的作品是东野圭吾创作陷入瓶颈,开始反思和革新风格时写就的。在整理资料的时候,赵淼发现,哪怕在东野圭吾的自传中,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也寥寥无几。“正因为不为人所熟悉,我们才有了更多创作的空间。”
图说:《回廊亭杀人事件》剧照
于是,赵淼决定对原作结局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从《回廊亭》到《白夜行》,东野圭吾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剧中没有人是无辜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这凸显了人性的复杂,也给了剧组创作更多结局的可能。“这次演出,每场的结局都不一样。看悬疑剧的观众只有到了结局才能将很多线索串联起来,不同的结局会让他们记起不同的情节,所以,这次看了不同场次的朋友交流起来没准会觉得‘你跟我说的是同一部剧吗’。”
形体戏剧
赵淼的作品以“形体戏剧”著称,他对剧组演员的一贯要求是“能做就不说”,在重要的情景中尽量少地使用语言,靠肢体动作、舞台画面等无声的表演,激发观众无限的想象和解读。他认为,自己的这种风格尤其适合悬疑作品。“人在极端情绪之下,很多时候是不会说话的,比如说非常愤怒失手杀人,或者计划犯罪时极度紧张等,所以悬疑剧特别适合用形体来演绎。”
图说:赵淼的作品更注重肢体动作等无声的表演
《回廊亭》之前,赵淼刚排完《罗刹国》和《行者无疆》,他将两部戏中戏曲、面具戏等传统表演形式借用到《回廊亭》中。面具,是东野圭吾悬疑小说的标志性元素,也是赵淼很爱用在戏剧舞台的道具。经过几版尝试之后,赵淼选择了日本剑道中使用的面具:“日本剑道里,人们带上面具,就进入了一种防御的状态,同时也做好准备要发起攻击,这跟《回廊亭》中的角色是吻合的。”赵淼要求演员们学习击剑以及茶道,虽然这些动作在剧中并不会用到,但“重复做这些动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演员的仪态。他们的表情被面具掩盖,更需要用形体去表达。我要的就是那种细微处的‘劲儿’,那种仪式感,让熟悉剑道的观众一眼就发现我设计的‘小心思’。”(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