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山水间(决胜2020)

2020-11-07 07:23:05 作者: 车行山水间(

穿山越岭,道路蜿蜒,一路青山绿水,车到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猫营镇沙坎村。村口停下车,恰看到村干部和村民们在坝子上聊天,说得正高兴。我下车赶过去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得知我来采访,个个十分热情,都准备打开话匣子聊一聊。没想到,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太阳雨——太阳仍在,雨却不小。坝子上没法交流,我们只好跑到村委会里避避雨。

一进村委会,沙坎村脱贫攻坚战帮扶体系的一幅幅图表立刻撞入眼帘。村干部一幅幅给我介绍,顺着图表的内容,我对沙坎村开始有了细致的了解。

沙坎村下辖十八个村民组,二十二个自然村寨,有六百六十多户,三千四百多人。为了能够直观地体现村子基本情况及基础性数据,这里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这里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村级产业分布图、基本情况简介、贫困现状分布、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措施一览表及未脱贫户帮扶措施一览表,系统介绍村级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情况、整个村级层面的基本情况等。

沙坎村的每一个村民组,每一户民房,呈网状的组组通、户户通硬化路……全部标识得详细清楚。村干部介绍得细致入微,对每户情况、曾经的难点、如今的发展情况信手拈来,对这里的发展规划充满信心。

雨停了。我们向着大山深处前进。

沙坎村脱贫攻坚作战队队长吴平手指不远的山谷说,那里是田坝村民组。

往下看,田坝村民组处在群山环抱的凹地里,却看不见有田坝的存在。在这一带凡是叫坝的地方,应该有水田,可以种水稻。能叫田坝的,一般都会有一定面积平整的土地。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之处,在万峰成林的间隙,零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坝子,当地人称之为“坝子经济”。哪里有坝子,哪里就有人居住,就有发展。

然而问清楚了情况我才知道,田坝村民组没有田坝。这个名字只是先辈的一个美好愿望。

吴平告诉我,虽然这里耕地资源不丰富,但百姓干劲十足。截至2019年底,这里总人口六十四户二百九十三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二十七户,已脱贫二十四户,未脱贫三户。根据山地的特点,当地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改种中药材前胡,达六百余亩。今年,整个村民组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中午1点钟时,在田坝村民组,我遇到村民组组长高友学。高友学身材高大,精神饱满,让人一见就印象深刻。不过我也心生疑惑:以前在这边农村,像他这样身体强壮、年富力强的男人,很多都离开山村,外出打工。愿意留在村里,扎根老家务农的,确实不多。我很好奇他为何会选择留下来。

吴平似乎看出我的疑惑。他说,自从产业扶贫以来,这里回乡就业的人逐渐多了。现在交通方便了,硬化路村村通、组组通,彻底解决了山货出山的老大难问题。村民们只要勤快做事,就能挣钱。

“在家能有活计,谁愿出去打工呢?我弟弟今年回来,就不出去了。产业扶贫好呀!我们没什么担心的了。”高友学笑着说。

吴平说,高友学是这个村民组的致富带头人。

“我就是个农民,就干好农民的事。”高友学憨然一笑。

“你家里一年收入有多少?”我问。

高友学有点腼腆:“还可以。”

“还可以是多少?”

“五六万元吧!家里四口人。在我们组,我算中上等收入吧!”

“听说这里的人种前胡,你家里有几亩前胡?”我接着问他。

“三亩,一亩六千元。”高友学说。

我手指不远处成群的跑山鸡,“这也是钱呀,这鸡一斤二十五元,一只最少一百元。”

“我还给公司种植的前胡除草、采摘,每天工钱一百元。”说着,高友学不自觉地露出自豪的笑容。

我注意到高友学的手。那是一双粗壮的大手,手心粗糙,满是茧子。我想,这样的一双手,就是高友学自强致富最有力的证明。

高友学一边说着,一边露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感染了在场的人,大家都笑了起来。这一张张快乐而幸福的笑脸,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他们的获得感、满意度是真实而令人信服的。那灿烂的笑容,流淌的是幸福的心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