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各种优惠铺天盖地 网购套路多下单需谨慎

2020-11-09 09:19:40 作者: “双11”各

记者 郭萃

2020年“双十一”临近,11月8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看到,各种优惠信息铺天盖地,手机预售、“满减”、直播带货……各类营销方式五花八门。

近年来,“双十一”消费数据不断攀升,但电商平台上复杂难懂的促销规则、先升后降“假优惠”、商品以次充好、售后维权难等问题也不断引发消费者吐槽。

对此,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消费者要增强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意识,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要被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冲昏头脑,在购物时尽量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商家,支付时通过自己熟悉的平台进行交易。

实惠时藏陷阱

这些“套路”要提防

近日,海口市民刘女士怎么都没料到,她仅点开了一条“商家”推送的优惠信息链接,银行卡就被分批转走了共2500元。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发现,原来她点开的是一个木马链接,不法分子远程“偷”走了她的钱。

据了解,最近许多商家在通过手机给老顾客推送优惠信息,这也给骗子提供了方便。一些不法分子以“限时购”“优先购”等为诱饵,通过即时通信软件或手机给消费者发送包含病毒的链接,以窃取私人信息作案。

“双十一”临近,一些消费者参与商家和电商平台推出的优惠活动后表示,自己疑似被“套路”了。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发现,消费者吐槽最多的是“明降暗涨”、虚假宣传、售后维权难等问题。

11月7日,海口市民吴文婕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准备在“双十一”期间在网上购买一件看上已久的扫地机器人,但进入商品页面时发现售价比自己之前看的时候贵了几百元,虽然店家推出了“满减”活动,看似优惠力度大,实际上与平时售价相当。“一些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的套路,这对消费者来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吴文婕说。

如今,在网络直播间购物已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一些知名主播的直播,单场直播观看人数动辄超千万人次。“直播间的东西,不仅价格实惠,主播的讲解也很有针对性。”吴文婕一语道出她选择在直播间购物的原因。然而,因为这一销售模式尚不成熟,直播带货也存在不少“槽点”:商品货不对板,兜售“三无”商品、假冒伪劣商品,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等。

“剁手”前留个心眼

下单后保存凭证

“先涨后降”及各种限制用途、限制使用额度的优惠券等,让不少消费者一头雾水。如何避免在网购热潮中上当受骗?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吴馥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购买超过实际需求量的商品,建议广大消费者货比三家、认真辨别,不要被“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字眼冲昏了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尽量选择经营时间长、信誉好、访问量大、资质齐全的购物平台及商家,以防误入钓鱼网站购物。”吴馥蕾说。

网购前,消费者应多渠道比较商品价格,不轻易相信所谓的“最低价”,注意防范个别商家虚构原价、先提价后打折等消费陷阱。仔细阅读商家促销活动规则,警惕“定金一律不退”、优惠券限制使用条件等条款。

在直播间购物时要保持冷静,选择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电商平台观看直播,同时选择在信誉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间下单,下单前应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及效果等。

“消费者在支付货款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登录陌生网站或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及密码、验证码等;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不与卖家私下交易。”吴馥蕾提醒,“双十一”期间,商家销售量成倍增长,收货时间往往得不到保障,建议消费者收货时认真查看商品的规格、型号、数量等与订单是否一致,一旦发现商品有问题尽快与商家联系,并记住退换货时限。

此外,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应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例如促销活动截图、商家承诺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快递单号等,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报海口11月8日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