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笑话。
上周,一条抖音视频火了,这条视频录屏了一个三年级的家长群,班主任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各位家长,明天按时来,收到了吗?”接下来是一群家长排队出来接龙:“好的,收到了,谢谢老师!”家长们的回复很像是复制了前一个家长的句子,在群里“盖楼”。
大概是某个家长感觉这样复制粘贴体现不出对老师的尊重,于是手动上传,可是不小心手误了,写成了:“妈(好)的,收到了,谢谢老师。”
可以想见,接下来的“楼”就长成了这个样子。
总有家长苦心孤诣,推陈出新,感觉需要改变一下“楼型”,于是,再次有人手动回复,变成了这样:“妈的,收到了,老婆(师)辛苦了。”
后面的“楼”也跟着长成这个样子。
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被各种各样的群撕扯着,其中工作群和家长群,成为中年人谨小慎微、丝毫不敢怠慢的置顶群。
一个家长说,他所有的群都敢设置免打扰,只有家长群和工作群不敢。有一天,他在工作上出了一些纰漏,压力非常大,没能及时在家长群里回复老师的通知,结果老师在群里“艾特”他十几次,简直刷屏了。他很气恼,丢了一句:我这边有紧急事要处理,麻烦您等一会儿不行吗?随后,这位家长自知顶撞了老师后果不堪设想,吓得六神无主,像个孩子一样赶紧去跟老师道歉。
家长群带给中年人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工作小。
上周,江苏的一个爸爸发了条视频,大声疾呼:我就退出家长群了怎么了?国庆节前,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被点名经常不回复家长群信息,突然间崩溃大哭:我天天加班到凌晨,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在家长群中,老师不仅会布置作业,还会表扬和批评学生,把没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名字发到家长群中。有家长坦陈,心一直被家长群牵制着,感觉自己在被批评,心灵遭受碾压,压力极大。
家长群,这个本来为方便家校沟通的微信群,怎么带来这么多的副作用?
家长群里的那些弯弯绕,有时像极了这些年职场的那些潜规则,有时又好像一群小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评判。建立家长群的初始因素孩子,反倒成了陪衬。双方都口口声声为了孩子,群里稍有不和谐的因素,孩子就成了替罪羊。学习和受教育是一个生命必须完成的经历,却在家长群里被代理了。这显然是错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尽量不要卷入潮水。家长群是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建议大家尽量用成人的方式去沟通,家长,不要把老师当成老板,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孩子;这句话,对老师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