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片没有硝烟的广袤战场上,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帮助、帮扶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代表人物。他们是脱贫一线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干部、基层干部、自强不息的致富带头人,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本刊特开设“乡村路上扶贫人”栏目,深入挖掘他们脱贫路上的感人故事,传递全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01 来自大山的召唤
“朋友们,大凉山芒果只剩最后10件,需要的抓紧哟,错过只能明年再来啦!”联系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润捷富农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理事长舒发军时,他正在微信朋友圈为合作社最后几件芒果“吆喝”着。
10月17日,舒发军应邀参加凉山州2020年脱贫攻坚奖表扬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会上,舒发军收获满满,“凉山州脱贫攻坚奋进奖”荣誉证书以及身披的绶带让他更觉重任在肩。
“时间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奋战5年了。”舒发军向记者感叹道。
5年前,他还是成都市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并且是全球唯一一位独腿“变脸”表演者。
2015年,舒发军意气风发地回到家乡德昌县为父老乡亲们做感恩演出时不经意一瞥,被一条宣传横幅深深吸引了:“与其在外打拼,不如回家创业。”那天,这句话烙在了他心里。
“心里像长了草一样,想回到家乡。一是因为那时候出门在外已经10多年了,一直很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二是看到家乡这些年一直没什么变化,心里着急;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在艺术团发的工资都是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我觉得我能为这个社会作更大的贡献,而不是拖累。”舒发军回忆道。
舒发军在芒果种植基地
经过半年的深思熟虑,并同德昌县双创中心多次联系后,2016年4月,他毅然辞去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
“当时政府正在号召群众种植芒果,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有了返乡的念头,舒发军就开始做足了“功课”:买书恶补芒果种植技术、去四川省内和周边城市进行考察、到攀枝花芒果基地拜师学艺……
“只要想干,没什么做不成。我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学会了基本的芒果种植技术,期间还拜了很多师父。”舒发军说。
舒发军边学习边在雅砻江畔自家的陡坡上种了50亩芒果。“当时芒果种植很少,即使种了,乡亲们也基本处于不会管理的状态,不给一滴水,不施一次肥。”小有收获后,舒发军不仅自己种,还动员乡亲一起种芒果,共同成立了德昌县润捷富农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16位残疾人股东,上百位村民参加,种植芒果两千多亩。
02 渐渐消失的麻将声
记者让舒发军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人生,他说那就是变。
梦想在变,地方在变,目标也在变。“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好在自己是个乐天派。”舒发军笑着说。
距离他17岁时因为一场车祸永远失去左腿已经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活下去。”舒发军从小家境贫寒,他的家在德昌县最为偏远的热河乡,上有一个姐姐,父亲是一级聋哑残疾人。因为他的这场变故,不堪打击的母亲在舒发军刚度过18岁生日时因脑溢血去世。
从“活下去”到“活得好”的目标转变,是源于舒发军开始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我是家里的独子,哪怕只有一条腿,也必须站起来!”
舒发军没想过,如今,不仅自己可以活得好,他还有能力让更多人活得好。他现在的“小目标”是打造出热河芒果品牌。
除了自己的变化,舒发军最欣喜的,还是看到家乡的变化,乡亲们的变化。
“刚回到热河时,有些乡亲白天连着黑夜打麻将,家里大多只是种种玉米,也很少去浇水施肥。”看到独腿的舒发军为了家乡发展忙前忙后,很多乡亲在麻将桌前开始坐不住了,“他只剩一条腿还这么勤劳,这么拼搏,我们真是脸红。”
2016年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成立,一部分勤劳的村民开始“试水”。舒发军请当地政府找县里专家、技术员来培训,提高村民种植技术,县农业农村局还支持肥料。县残联为合作社提供15万元的残疾人扶贫股权量化资金,从2017年起合作社为16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股权量化资金分红,去年每人分红1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