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物做同事:“理想动物园”是什么样的?

2020-11-16 09:22:19 作者: 与动物做同事

作为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野生动物保护收容救助中心,红山动物园还承担着野生动物救助的功能。每年大约有1000只左右的动物会被送来救助,其中60%是非本土动物,它们经过救助调理之后,只能在动物园里面过余生。如果是本土动物,在恢复健康之后,救护中心会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能够放归野外。

救护中心的动物笼舍全部满员,连旁边的一个小花坛已经临时用铁网围起来改造成一个笼舍。救护中心负责人陈月龙说,对于一些不具备放归条件的野生动物,他们最后会被放到红山动物园正在建设的本土区进行展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动物栖息地不断割裂、遭到破坏,本土野生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少。

“很多人提到野生动物都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他们就生活在人类身边。我们建设本土区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从身边做起,保护他们的栖息地。”沈志军家在南京周边,小时候他去河里游泳,父母经常会告诫他,“不要去,河里有水鬼!”所谓水鬼其实是指欧亚水獭,是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野生动物。“因为很难找到欧亚水獭,所以展示区里,我们会用小爪水獭进行代替。”沈志军说,动物园作为一个公众与自然联结的节点,必须要在公众教育和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我眼中沈志军和饲养员们就有这样的能力。他们熟悉动物园里的一切,能够灵敏地捕捉到一些微小的变化。沈志军告诉我,早晨5点出头,先是鸟类在树林里此起彼伏地叫起来,一个小时后,猩猩也会展开歌喉。如果晚上值夜班,还能听到狼馆的狼嚎。

在亚洲灵长馆的动物里,沈志军最心疼的是一只叫乌豆的黑猩猩。据珍古德协会提供的数据,野生黑猩猩已经从本世纪之初的100万只下降到今天的17.2万只到30万只之间。2015年,美国政府宣布,所有的黑猩猩都是濒危动物。

乌豆今年3岁。我们过去时,它单独待在一个内部的活动场的角落里,任凭游人怎么呼唤都不靠近。而它旁边的场馆里,几只黄颊长臂猿待在一个场馆里,一家子人好不热闹,更突显了乌豆的孤独。沈志军走过去时,乌豆立刻靠了过来,它认识他。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乌豆的右手只有一根手指。“那是它的父亲打的,伤得太重,只好截掉了。”沈志军说,乌豆来自一个黑猩猩家庭,里面有乌豆的父亲,他有两个妻子,乌豆是二夫人所生。“在乌豆出生时,大夫人不允许二夫人拥有孩子,将乌豆抢夺了过去,并置之不理。我们眼瞅着乌豆哭声都弱了,决定对他进行人工饲养。”

从一开始,饲养员们就开始做让乌豆回群的准备。沈志军说,他们从来不把乌豆抱在怀里喂奶,而是身上裹着破破烂烂的麻袋类的东西,让乌豆自己抓爬,这是模仿它在母亲身边的状态。“国外的研究发现,猩猩作为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不能及时地返回到群体里,长大了之后就很难回群,即使回群,它自己的行为和心理都会有障碍。”沈志军说园内曾经人工饲养过一只叫“乐申”的红猩猩,等到它成熟之后,他们曾想着给它找一个对象,结果对于费尽力气找来的“老婆”,乐申扭头就跑,它不知道怎么跟同类相处,也不知道怎么去谈恋爱和延续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