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物做同事:“理想动物园”是什么样的?

2020-11-16 09:22:19 作者: 与动物做同事

“国内的鹤鸵繁殖已经停滞很多年了。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一共繁殖了32只鹤鸵。”沈志军说。同样惊喜的情况还出现在按野外环境改建后的亚洲灵长馆。当饲养员将红猩猩放进新的展馆没几天,它开始爬到树上自己筑巢,在这之前,他们也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红猩猩筑巢的描述。“我想可能是野性的环境唤起了他的原始记忆。”沈志军说。

从澳洲区之后,动物园的其他场馆陆续进行了改建。改建的思路和想法来自平常的交流、学习和网上资料的搜索。红山动物园宣教部部长白亚丽告诉我,红山动物园的员工出去访问,不管这个人是学医的,还是搞保护教育的,都得带一把卷尺、一个相机,这是园长的要求。

“我们要将别的动物园的特色拍下来,有的还要量尺寸,如果动物园没有布局图,我们就得自己回到宾馆画下来。都是很细节的东西,包括大象栏杆的维度、铁丝网有多粗、活动场的下水怎么排、动物饮水怎么解决、室内和室外之间怎么来衔接。”

建设并不是去复制,还要考虑到成本。譬如设计细尾獴馆时,沈志军原本想造一个和爱尔兰都柏林动物园一样的半球形亚克力观察窗,游客可以从外面的通道钻进去,站在半球里观察动物。然而球形亚克力的造价太贵了,他们想了几天,最后决定用几块边长2米的三角形钢化玻璃搭成金字塔状,同样的功能,成本却降了几倍。

动物福利

现在的红山动物园已足够壮观。2018年,亚洲灵长馆建设成功,住进了红毛猩猩、黑叶猴、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黄颊长臂猿,还有川金丝猴;2019年中国猫科馆建成,里面有华北豹、猞俐、豹猫;新建成的狼馆,狼王狼后已经带领10只狼入驻。狼馆是马可最满意的设计。他告诉我狼馆总共有10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有一定的观测范围,如果把这些范围画出来,能够看到它们加起来覆盖了整个狼馆。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如果你在这个点没有看到狼,那么到了下一个或者再下一个点,总会看到,或者一个动物你可以看到很多次。”马可说,这种理念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动物园认为动物多才壮观的思维模式,减少动物数量,给动物更多的福利。

红山森林动物园园林建设部部长马可。他设计了很多动物场馆,认为动物也有选择不被看到的权利

“福利”,在采访中不止一个人跟我提到这个词。“动物福利”的词汇产生于人们对动物园角色的思考。动物园是科学理性时代的产物,开办的最初宗旨是为了研究动物。进入20世纪,在动物园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功能逐渐消匿,一些动物园向娱乐化发展取得了商业成功,于是产生了娱乐至上的趋向,只关注娱乐功能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动物园越来越多,动物园中野生动物的福利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诟病。按照国际普遍认可的说法,动物福利被理解为五大基本原则: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和疾病的自由、享有无焦虑与恐惧的自由、享受表达天性的自由。

许多国内的业界人士都觉得红山动物园是最接近理想状态的,认为它未来一定是内地最好的动物园。经常有来参观的人会说,“我们没有你们这么好的场馆,所以给不到动物福利”。沈志军就会跟他们讲起另外一件事情。

有一年红山动物园想引进金刚猩猩,就是电影《猩球崛起》中的主角。动物园辗转联系到了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欧洲分会大猩猩管理委员会(EEP),根据规定,引进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沈志军说,EEP的一位负责人为此到红山动物园考察。第一天,他带着这位负责人逛了已经改建好的场馆。第二天,对方要求去参观没有改建的运动馆。“我跟他说这些场馆太破旧了,没有改造过的好,他却执意要去。”第二天参观完后,沈志军从对方的表情和眼神里看出了深深的不满,“我就跟他解释,说未来这些场馆都要拆掉重建,他说我相信你重建的水平,但你现在能为动物做些什么?饲养员能做什么,这才是一个动物园的态度。”

红山动物园大象馆的丰容改造工程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与已经建成的中国猫科馆和狼馆相比,因为改建一个大象馆既需要大块的土地,造价也高,红山动物园的象馆依然保持了原来场馆的水泥建筑,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植物匹配。但在2012年,沈志军等人在场馆里给两只大象装了一个遮阳伞,挖了一个水池,让大象夏天不至于处于烈日的暴晒下无事可干。“我们曾一度想放弃挖水池,这个运动场底下全是岩石,挖个水池既费劲又费钱。但想到好的动物园的大象有游泳池,我们觉得再难也要挖。”这个项目花费了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