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物做同事:“理想动物园”是什么样的?

2020-11-16 09:22:19 作者: 与动物做同事

今年7月,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园长沈志军发表了一场公开演讲:《一个动物园的追求》。这场介绍动物园这个小众行业的演讲观看量高达千万。人们通过沈志军的演讲,看到了一个“理想动物园”的使命和模样。但在现实中,通往理想之路仍然漫长。

记者|王珊

摄影|陈中秋

寻找华北豹

我面对着一片丛林,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杈在早晨的阳光里舒展出清亮的绿色和黄色,鸟儿的叫声从在树叶的缝隙中传出来,此起彼伏,却不聒噪。有一种叫噪林鹛的鸟胆子可能大一些,三五成群地在灌木丛里钻来钻去,发出“diu-diu”的声音。陡峭的山石被蔷薇科植物包裹着,间或露出边角的位置;山林兽道在里面挤出了一片狭长的位置,上面是厚厚的落叶层。一眼望去,能看到几颗长着红果果的植物在一片绿叶中若隐若现,那是兰天竹;卫矛的叶子也已经红了,一片秋天的颜色。眼前半米左右的地方是一个小水坑,被半圈水生植物包围着,几个石头从岸边铺到水边,有一只壁虎在旁边串来串去。

这些都不是我的目标。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三只华北豹。它们是金钱豹亚种中唯一生存于中国的种类,20世纪60年代以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北的河南、河北、山西、北京、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等地区。不过因为人为的过度捕杀及栖息地的破坏,2012年它们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来之前,我就知道这片丛林里有三只豹子,一只叫“憨憨”,一只叫“越越”,还有一只被称为“桃子”。憨憨好动,喜欢在丛林里晃悠、桃子最为胆小,越越则喜欢睡觉,脸比桃子要圆一些。我曾想过以何种方式遇到它们,可能是在休息时,那我的出现会不会惊到它们?也许是在奔跑时或者它们慵懒散步的时候,我们迎面碰到,它们会不会冲我怒吼?

可是,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我依然没有看见它们。心里未免有点气馁。同行的沈志军突然伸手一指,“你看那块石头上面!”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努力睁大眼睛,才在一片灌木丛里勉强分辨出两只毛茸茸的耳朵,一动也不动。绝佳的隐藏本领得益于它们身上的豹纹,这是最好的保护色,在斑驳阳光的掩护下,它们可以随时隐蔽到丛林、高草或者落叶里面。我们屏气凝神,静静地看着它。过了良久,它终于从藏身处矫健地跃下,悠闲地走到距离我们半米地位置。我第一次离一只豹子这么近,但它一眼都没瞧我们,一副主人的模样。

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国猫科馆的豹子,在自然环境下怡然自得,一副主人的模样。

我们看到的是憨憨,三只豹子里唯一的雄性动物。它的头圆圆的,脸上有许多黑色斑点,鼻子是倒三角形,漏斗形的耳朵一直竖立着,能够聚拢外界最细微的声音。胸前则是白色的,背部是黄色,黑色的斑点遍布全身。体形很匀称,走起路来能看到身上流畅的肌肉线条,显得特别有力。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四只脚,平滑而柔软,像天鹅绒一样,很难想象就是它们助力豹子跑出110公里的时速。我看得有些呆了,为这种自然界造就的美而赞叹。

如果不是面前的玻璃观察窗,和一些设计精致而趣味的介绍提示板,有一瞬间,我已经忘记自己身在动物园里。我甚至想到了儿时读的关于拇指姑娘的童话,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一个小人,用手指和双脚触摸这个小型迷你的园林,走到华北豹身边,与它做朋友。

如果问大部分人关于动物园的记忆是什么,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模样。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是:动物很多;有老虎、狮子、豹子,它们多居住在笼子里,与我们保持很远的距离;动物园里的人更多,很多时候你想不出看过动物的模样,只记得自己热热闹闹穿梭在人群中,像是逛庙会一样走马观花。

这里却不一样。我所在的这个区域是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以下简称“红山动物园”)的中国猫科馆。场馆建成于2019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没有算上供它们爬跳的空间),分为七个活动场,只住了三只豹子,两只猞俐,还有三只豹猫。饲养员还会定时给这几只动物调换空间,“打比方,我们有10只动物,在以往我的空间要分成10份,每一只动物只有1/10的面积。现在我们利用通道进行共享,每一只动物都可以享受100%的空间。”红山动物园园林建设部部长马可说。我刚才所看到的树木、小溪、灌木丛都是场馆的道具,它们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好像真的正和动物一起待在自然环境中。这种设计的方法被称为“沉浸式景观”。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