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电改革不能再造第二批‘供电局’”

2020-11-17 03:20:35 作者: “增量配电改

“能看到这些年一起参与电改的同仁们今天还在,感觉很不易!” 一名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业主日前在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配电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年会期间向记者感慨。记者也注意到,尽管当天的会议安排了线上直播,但现场仍座无虚席,现场交流讨论异常热烈。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开展至今已四年,但真正实现健康运营的项目凤毛麟角。即便如此,整个会议期间的发言和讨论中,项目业主、专家没有太多抱怨,更多是在探讨走出困境的具体路径:增量配电企业不能依靠“吃差价”生存,增量配电项目要避免成为下一个“供电所”。

文丨本报记者 卢彬

不平等地位致收入不合理

作为将竞争引入垄断环节的关键突破口,增量配电改革对电改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已公布五批共计459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但试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多重障碍,使得改革进度滞后于预期。

“毋庸置疑,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改革现状距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预期的成效还有明显差距。”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郑玉平直言,增量配电改革目前仍然存在难以公平接入上级电网、存量资产处置与存量客户划转难协调、增量配网难接入电源、配电价格机制不完善等“顽疾”。“归根结底,还是增量配电网作为公用电网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可,仍被当成电力大用户对待,难以享受与公用电网身份相匹配的权利。”

记者了解到,郑玉平提到的“顽疾”中,最令项目业主头痛的,莫过于配电价格欠合理。作为与省级电网享有平等市场地位的增量配电项目,目前仅能获得输配电压等级差产生的级差电价,完全无法客观反映增量配电在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的真实成本。

承担公用电网应尽的义务,却无法享有对等的权利和收益,过低的输配电“差价”成为项目主要收入来源,试点推进的热情与进度因此受到影响。根据会议当天发布的《2020增量配电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前四批380个试点项目中,完成配网规划编制的有226个,确定试点业主的有250个,通过工商注册的有155个,取得供电业务许可证的试点数量为180个。

综合能源服务成突破口

留给配电企业的“差价”太少,不足以维持项目生存,依托配网资产延伸业务范围成为必然选择。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涉及的能源品类、产业价值链、服务领域十分丰富,参与综合能源服务是增量配电网拓展业务范围、增加项目收入、不再单纯依靠输配电价差的可行方案。

中网联合(北京)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治中指出,综合能源服务这座“大山”很难爬,但从增量配电网这一侧的“山坡”出发,相较其他“赛道”有独特的优势。

“增量配电网经营范围内有稳定的用户资源,可以凭借供电服务与用户建立信任。同时,增量配电网的服务团队就在项目本地,可以保证用户资产的管理流程畅通、高效。”朱治中阐述了增量配电网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优势。“从能源供给的角度,能源系统综合供应的核心还是电。尽管用户有冷、热等其他形式的需求,但这些能源品类的传输半径远不如电能大。增量配电这张网,可以让覆盖范围内的各项资源通过电能的调配形成互济。”

实际上,关于增量配电项目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相关讨论由来已久,更有一批增量配电项目已开展了相关实践,但在增量配电项目本身建设运营受限的情况下,后续的综合能源服务往往难以落地。

对此,配电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贾豫强调,面对问题,企业不能“干等”。“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向主管部门反映问题,争取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想办法提高经营管理和用户拓展能力,这对项目日后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对具体的能源技术和服务,企业之间很难做出太大的差异化。综合能源服务要落地,关键还在于打造商务优势,在于敲开用户这扇门,走好‘最后一公里’。”朱治中说。

试点问题与发展机遇同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