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下老篾匠,巧夺天工人惊叹

2020-11-17 04:39:43 作者: 百丈山下老篾

郭忠春编织的龙灯骨架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篾器又开始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家居旅游风景区的郭忠春,也走进了游客们的视野。他家是当地二星级农家乐民宿,夏秋两季前来避暑入住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看到了他编织的篾器都赞叹不已,愿意买回去作为工艺品珍藏。限于篇幅,这里仅向读者介绍他一款很受欢迎的竹编工艺品:

这种竹编品是由旧时女子放置针线顶针碎布的簸箩演变而来,用于女子出嫁时放置小巧精美的陪嫁品。

做工非常精细,每一只的花纹都各不相同。

底部有的织有“喜”字,有的织有“福”字,传递出浓浓的吉祥之气。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篾编手艺能做到如此精湛,绝非一般的功力了。

卖了600元钱一只,依然供不应求,郭忠春去年卖给游客的篾器工艺品收入达12000元。

郭忠春向笔者感叹,他已经74岁了,眼力和手力越来越不济了,他很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可是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实在太少!

说来也巧,我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大女儿从微信里发来了上面这张照片。她说与朋友到乡下去游玩时,见到了这个情景,觉得很有意思,便用手机顺手拍了下来。

我十分喜欢这张照片。场景很真实,色调很柔和,动感很强烈。篾匠师傅的神态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坚守的执着……

有理由相信:篾器匠艺,既然有它的实用价值、环保价值和审美价值,就一定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