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术含量,双创教育方能走远

2020-11-17 06:45:39 作者: 提升技术含量

【思想汇】

作者: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 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突出表现在经济和教育的竞争上,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2018年在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中,GDP排在前20位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高达80%;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前4名国家合计占有全球经济的半壁江山;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基尼系数高达0.623,远高于一般国家内社会居民收入的差异。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们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认可。这些国家纷纷增加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扩大各级教育的入学机会,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人们相信,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并且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被认为是胜任劳动力市场工作岗位需求的基本学历。2017年,在65个主要国家中有38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员工陈洪维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先后有14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这些贴近生产的技术创新成果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王国章摄/光明图片

但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经济快速发展。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衡量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下降趋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由1978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41%。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国家之间出现显著的异质性。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然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十分有限。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力之所以下降,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之所以出现国家差异化,主要原因之一是21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更高的阶段,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在于创新,国家的竞争力也在于创新。教育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关键在于教育是否能够带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与技术关联更大的岗位和行业工作。

2 需要关注的潜在问题

我国的人均GDP于2019年超过1万美元。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较快速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除了靠创新驱动,还要保持三次产业的平衡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根据国际比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组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组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制造业比重(分组平均)随时间变化存在显著的分化趋势。跨越成功的国家保持了较高的制造业比重,而跨越失败的国家制造业比重较低。

从主要国家工业在GDP中的占比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的下降幅度是很大的,值得关注和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在全球GDP排名前20位的18个国家中(瑞士和沙特数据缺失),2000—2019年间,各国工业占比下降幅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西班牙、加拿大、中国、英国、巴西、美国、法国、墨西哥、荷兰、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印度、韩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工业占比不降反升。我国工业占比近些年来的下降幅度更是非常显著,从2010年的40.1%下降到2019年的32.0%,下降了8.1个百分点。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大幅度上升,由1999年的15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915万人。在高校扩招过程中,学科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突出的特点是理工科的占比下降,而经管类的占比上升。普通本科招生中,理工科的占比由1999年的51.9%下降到2019年39.3%,减少了12.6个百分点。时至今日,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么大的下降幅度究竟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变化,还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