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大国点名“进行时” “普查人”冲锋在基层

2020-11-19 21:15:53 作者: 【大国小鲜@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家人的支持才使我能够投身到这一项很有使命感的工作中来。”俞润说。

从社区“新兵”到人普“教练”

8月17日,吴嘉伟、郭佳棋作为同一批社工入职丁堰街道,一个进入芳渚村,一个进入丁堰社区;9月8日,两人又同时被抽调回街道,担任普查指导员。他们同是“95后”,也是村(社区)工作的“新兵”,但经历过去两个多月的人口普查,不仅对各自所在村(社区)大体情况做到了“门清儿”,人普相关更是“问不倒”。

11月11日,记者来到他们在街道的临时办公室,两人正在埋头录入普查信息。“短表录入的截止时间是11月15日,我手头还剩最后200多份,得抓紧时间了。”从D1到D12一共12个序列信息,郭佳棋对照着整理好的电子表格,一条条往全国人口普查系统里填写,录完一条标黄一条。她说,自己一天大概能录150条,但如果其间临时有事需要外出,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和街道其他普查指导员一样,登记前,他们学习普查相关的各项技能,明确普查区内所负责普查小区的地域范围,指导普查员制定工作计划,掌握普查小区的人口底数并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普查员认真核实修改。进入登记阶段,则重点做好巡视和检查,督促登记的进度和质量。

不一样的是,他们有着双重“指导”身份。“从开始摸底起,我们每天要去一个村(社区),将他们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集合在一起,花半天时间进行现场纠错、指导。”吴嘉伟说,很多普查员年纪大了,指标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填错,还会审题不清,需要多次纠正才能解释清楚。比如,最容易填错的M5~M8这四个指标,M5是摸底时居住本户的人,M6是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M7是户口在其他村(居)委会的人,M8是户口待定的人,这里面存在简单的数学逻辑“M5=M6+M7+M8”。“告诉他们就像小学做数学题一样,每填完一张表后自查一下,就能保证不出错。”

每个村(社区)经过吴嘉伟、郭佳棋循环“指导”三四次后,普查员们基本都能熟练、准确地填写《户口资料整理表》。“在街道办公,能随时向那些人普的‘老手’请教。手把手把我们教会后,我们再去教其他人。”郭佳棋说,接下来主要是长表登记,复查的信息更多,“得抓紧时间学懂弄透咯。”

全家上阵参与

人普“大点名”

“国庆中秋假期,别人都在过节,我们家有四个人在做人普,一天都没休息,甚至挑灯夜战录入信息。”回忆起一个多月来的忙碌生活,朱彩萍不由感叹道,全家上阵,以加班加点的方式向祖国献礼,也蛮有意义。

朱彩萍是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妇女主任兼会计,是村里的人口普查指导员。侄子朱煜涛是普查员,女儿女婿也自愿加入普查“大军”,义务帮忙录入数据。

前期摸底中,对个人业务能力稍弱的普查员,朱彩萍总是手把手“开小灶”,加强培训和辅导,时时答疑解惑;对于一气呵成完成登记的普查员,则在微信群里着重表扬,让大家提高积极性和荣誉感。

朱彩萍说,上个月摸底基本完成,但并不能松口气,因为电子表的录入和系统的导入更是繁琐和需要细心的工作,“手机操作1个小时能够录入15份数据,时间一长,难免头晕眼花,很考验个人的耐心和毅力。”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朱煜涛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主动担任“外援”,支援人手不足的其他村。“在双庙村2天、西柳塘村3天,有几次都加班到后半夜。”朱煜涛说,年轻人操作电脑、手机更熟练,理应发挥所长,帮助别人。

更加难得的是,女儿怀着孕依然坚持帮朱彩萍录入数据。“也许是累着了,比预产期足足提前了23天,幸好母女平安。”提起女儿,朱彩萍半是心疼,半是欣慰。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村提前三天圆满完成了短表的登记工作。”朱彩萍说,能够和家人一起并肩战斗,参与人口普查“大点名”,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她感到由衷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