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严立新:“风险为本”欠准确 不妨译为“风险为基”或“基于风险”

2020-11-25 12:36:49 作者: 专访|严立新

“‘风险为本’的汉语翻译本身是不完整的,而且现在几乎形成了一个‘正确的错误’。这是很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部分官员都容易犯的一个表述错误。”谈及“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国内反洗钱领域的知名学者严立新有着一肚子话想说。

图片说明:2020第十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上的严立新

上周三,2020第十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会上,一个关于从“规则为本”转为“风险为本”将是中国反洗钱监管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观点,引发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共鸣和热烈讨论。峰会主办方、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主任严立新就这个话题,在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自己对“风险为本”的看法和理解。

“风险为本”不妨翻译为“风险为基”或“基于风险”

“据我所知,央行官员在这次峰会上所着重提及的“风险为本”,他们本身对于这一提法的理解是准确的,完整的,只是在表述时,沿用了行业内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约定俗成说法。反洗钱实践中,‘风险为本’的提法是很普遍的,但很多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搞懂这个词的真实原意。”严立新表示,“风险为本”的对应英文原文为Risk-based,直翻过来应该是“以风险为基础”或者是“基于风险”。因此,将其翻译成“风险为本”,实际上是偏离它的本意的,或者说表达不准确。到底是谁最早将这个词翻译为“风险为本”,一时难以考证。

按照信达雅的标准来衡量,翻译为“风险为基”或“基于风险”则能更完整、更精准地表达其英文原意,也可以理解为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一种基础性工作。同时,“风险为基的方法/基于风险的方法”(Risk-based Approach,也有将其缩写为RBA的)也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向全球所有的银行提出来的原则性要求,即让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贯穿于所有的业务经营和行政管理流程。

严立新打了一个比方,“风险为基”的管理方式就如同造房子时浇筑地基。“不管要造多高的楼,你的地基必须要稳固。而风险为基础的原则,则好比把风险管理浇灌进建筑混凝土里面,使其无处不在,把它作为一个地基。”

“Base是一个建筑学词汇,讲的是一个基础的概念。基是基,本是本,基是平面,本是纵向,本是支柱,起支撑和承重作用。因此说,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严立新补充道,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银行、金融机构等等都是企业,而企业都是以营利为本的。

维护金融经济稳定及国家安全 必须管好特定非

严立新指出,以往的“规则为本”容易形成有其形无其实的表面合规,也就是,大家都满足于追求表面符合监管层的规则,却忽视了风险监管的原点。监管的真实目的是要金融机构真正能主动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风险,而非机械地为合规而合规。“比如,要求学生上课必须人到课堂,要求人到课堂的本意是为了使你人在心在,认真、完整、准确地去听课,去学习。可你只是人到了教室,思想却在开小差,甚至去看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小说,这样的结果就是,片面追求了形式,而忽视了学习这一真正目的。如此,岂不是舍本逐末有形无实了”?!

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经济犯罪或金融犯罪,没有哪一种是与反洗钱没有关联的。因此,反洗钱搞得好,金融安全就有保障。反洗钱搞不好,金融安全一定有大问题。”

因此,反洗钱监管的原点是要让机构自身提高风控能力,而反洗钱则是整个风控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抓手。升级为“风险为基”的监管原则后,整体金融系统风控能力的提升,就意味着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和特定非金融机构(下文简称特定非)等都能真正趋于稳健。

在严立新看来,如今,只把传统的金融企业管好是不够的,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各种特定非对社会影响面非常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管,任其野蛮生长,则会使整个社会安全防护网存在巨大漏洞。因此,必须对“特定非”义务机构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和有效监测,以实现对其的有效监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