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郊金山,市级课题“区域化幼儿园田野课程的架构与实践研究”经过15家幼儿园500多位老师3年半的共同努力,已初见成果。在朱行幼儿园,孩子们会利用胡萝卜、菠菜、枸杞等植物研磨取色,通过扎染把白布加工成一幅幅时装作品;在阳光城幼儿园,孩子们把核桃、桂圆、花生等农产品用布包成小球,作为掷球、木射的小游戏道具。
金山的幼儿园临近农村,有丰富的田野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一位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过去,让幼儿走出“围墙”、走进自然的课程实践并不多。而最近这两年,随着市级课题的开展,金山区将田野资源充分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目前已形成了3本田野活动课程成果集、8册特色书。
另据了解,在最近一期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遴选中,上海有37个案例入选,占全国总数的28%。
破解“330”接送难题,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便利
小学生下午3点半放学,父母还在上班,如果家中没有老人可以帮忙接送,该怎么办?“十三五”期间,上海直面这一民生难题,出台完善的解决方案。
自2015年起,对家庭接送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放学后看护服务已逐步覆盖全市的所有公办小学。2019年,上海又出台了小学生免费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在提供原有到下午5点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对家庭按时接仍有困难的学生,将免费课后服务延时至下午6点,为很多双职工家庭提供了便利。目前,上海还在研究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升级版。
在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快乐330”的拓展活动,不仅有本校专职教师执教,还聘请了校外各类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科技组教师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如编程、机器人和电路制作;体育组请来多个“外援”教练,教授孩子们体育舞蹈、篮球、国际象棋;艺术组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专业老师、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业老师共同执教民族舞、弦乐、歌舞剧等课程。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着眼学生、家长的需求,老师们积极探索“330+课后服务”新模式:在解决家长接送困难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融合创新”课程的快乐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一路探索中,学校也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活动结束后,仍有少部分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准时被家长接走。怎么办?人性化的“晚看护”在这里顺势推出。虽然每天需要参加课后晚看护的孩子人数不固定,多则数十人,少则三四人,但只要有学生报名,学校都会安排老师集中看护。在温馨的看护教室里,学生们可以做作业、静心阅读,或是和老师、同学小声交流。在安静温馨的氛围下,学生的作业效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学生们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作者:王星
编辑:吴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