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的孩子们》:3260名寒门学子被逆转的命运

2020-11-26 15:19:18 作者: 《国华的孩子

2020年11月,一部根据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生真实故事改编,名为《国华的孩子们》的微电影,在国华学子中广为流传,继而引起广泛热议。

影片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故事一开始,企业家王永锟在朋友圈看到支教老师杨少敏发的照片,让他起了捐赠念头。在捐赠仪式上,杨少敏发现学生陈小天没有露面,后来发现陈小天在外务工的父亲已失联两个月,家里没了收入来源,境况艰难,小天想辍学出去打工挣钱。

小天爸爸两个月前就生病了,转入了医生蔡莹所在的医院。在蔡莹和同事的努力下,小天爸爸逐渐好转。就在小天计划离家出走的那天,蔡莹帮小天爸爸往家里寄了生活费,并和家人取得联系,鼓励小天继续完成学业。

三段看似平行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和精神坐标——国华纪念中学。

揭开国华的神秘面纱

2002年9月,广东佛山。当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拿出2.6亿元个人资金——相当于一半身家——创立“国华纪念中学”时,它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

国华纪念中学的校碑

“盖好房子,跟办好学校,那是两码事”。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身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杨国强,没有办学经验,这是国华最大的硬伤。

另外,国华的招生标准,似乎也注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必须是家境贫寒的学生,而“寒门难出贵子”几乎已成定论。

一位没有办学经验的创始人,和一群寒门孩子,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很多人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不过是杨国强在同情心驱使下,做的一场有头无尾的社会实验。

但杨国强对此执着以往、倾注了十分心血。截至2020年,国华的2582位毕业生,绝大多数进入重点院校,产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在别人难以想象的领域、用别人不可思议的办法,杨国强帮助3000多名学子及其背后的无数家庭改变了历史命运。

单从招生标准来看,进入国华的门槛很低:全国招生,不需要显赫的家世、社会关系,恰恰相反,作为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它甚至不收取学生一分钱。

从另一个角度看,进入国华的门槛也很高,需要多重推荐、核查和考试,必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

“扶贫先扶志”,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就能让一个家庭,乃至多个家庭摆脱贫困。这是杨国强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朴素理解。

王永锟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来自黑龙江鹤岗的王永锟进入国华学习。在此之前,他因家庭贫穷,连学费和生活费都凑不齐,“我很担心,会被同学们瞧不起”。

就读国华时的王永锟

随后王永锟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不少同学比他家境还困难。

但在国华,大家都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因为学校承担了孩子们的一切费用,从高中到大学,直到博士结束。

让王永锟大开眼界的是,学校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多先进的实验室、器材,是大学才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不乏教育界知名的大咖。

学生人手配备一部电脑,学校还定期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工厂,到周边远足,以开拓大家的视野。

“按现有的标准来看,这几乎是一所贵族学校了”。

国华纪念中学的教学楼

2009年,王永锟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致力于机器人研究;2015年硕士毕业后,他创立了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2019年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

创业后的王永锟

王永锟及其家庭的命运,从此得以改变。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