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持续提升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技术水平

2020-11-27 22:01:21 作者: 我院持续提升

全力守护血透患者“生命通路”

血液透析(血透)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质量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医生首先必须为患者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也就是“血透通路”;功能良好的血透通路是保证充分透析的必要条件,是守护血透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命通路”。我院血管外科自2015年成立以来,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目前相关技术项目质量和数量在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年均开展各类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超300例,有效帮助血透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我院血管外科年均开展各类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超300例,手术质量和数量在全市乃至粤东地区均处于领先水平。

人工造瘘,筑牢血透患者 “生命线”

林阿姨半年前确诊为尿毒症,近期来到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准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但治疗前进行双上肢动静脉检查时发现林阿姨双上肢动静脉血管直径较细,血管条件较差,不适合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为什么血透治疗前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我院普外一科副主任、血管外科专业负责人陈秋文副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血透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流,人体自身的表浅静脉满足不了,而动脉的穿刺又存在穿刺困难及容易发生血肿等并发症。所以医学界发明了“动静脉内瘘”,即将人体的静脉和动脉连接起来,既能满足流量要求,又安全、易于操作。动静脉内瘘成为维持血透最理想、最常见的透析通路,经此血管通路将体内的血液转移到透析机,净化的血液再由透析机转移到体内,完成血液净化。这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

动静脉内瘘,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随着透析时间的增长,患者静脉受损,或自身血管状况较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可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2016年,陈秋文团队率先在全市开展人工血管内瘘的建立和维护技术,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一次次地为尿毒症患者开辟新的“生命线”。像林阿姨的情况,陈秋文术中在她左前臂打开两个小切口,将一根人工血管植入皮下,分别与其肱动脉及头静脉行端侧吻合,一次通血成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型,为患者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自此,我市及周边地区众多糖尿病肾病及血管条件较差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多次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需人工血管建瘘的患者也不用再舟车劳顿远赴省城,在家门口便可得到治疗。

血管外科在血透通路的建立和维护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球囊扩张、取栓治疗狭窄血管内瘘等技术。

球囊扩张,打通血透患者“生命之路”

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 内瘘一旦投入使用,监测、维护与保养就成为重点。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监测与干预,力争减少血管狭窄、急性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如果内瘘出现闭塞,就只能重新设计和建立,难度也会逐渐加大,这也是一些患者有多次造瘘经历的原因。

林先生一直在其他医院接受血透。但前段时间,他出现人工血管内瘘术后闭塞症状,摸不到震颤,无法血透,不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生命健康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来到我院血管外科,经体格检查和彩超辅助检查,发现其人工血管内充满血栓,陈秋文初步判断其为人工血管内瘘吻合口闭塞并血栓形成,需要进行血管内瘘复通手术。陈秋文为林先生实施介入微创手术,在DSA血管造影下,可见患者人工血管内瘘静脉端吻合口完全闭塞,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入院诊断一致。术中,陈秋文采取“溶栓+球囊扩张”顺利打开闭塞的内瘘吻合口,恢复血管通畅性,术后不久,林先生重新顺利接受血液透析,不用再次造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