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得闲”的他们决定去医院弹钢琴

2020-11-30 01:22:38 作者: 终于“得闲”

志愿者崔忠和在医院大厅演奏钢琴

年近八十岁的钢琴志愿者狄源汨

演奏中的志愿者阮嘉陵

南京明基医院大厅,有架黑色的三角钢琴。旁边来往着脚步匆忙的人们,银发演奏者一不留神手上的音符和节奏就乱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从音符间感受并传递自由与快乐。

六十岁学琴八十岁还做志愿者

听众说“我晚上就要做手术了

特地下来听听音乐”

六十岁的时候,狄源汨决定从零开始学钢琴。

“退了休,我现在想干吗就干吗”。打太极,学书法,加入唱诗班……以前没时间学的东西都安排上了。如今已年近八十的狄源汨说起二十年前开始学琴的小插曲,

“第一次报名的时候钱包丢了,迟了一个礼拜才正式报上”,第一堂课后,女儿就带着她去琴行,挑了一架立式钢琴回来。

听朋友提起南京明基医院在招钢琴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试试”。当时试弹了一支《瑶族舞曲》就顺利通过了,但她还是担心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是否能弹下来。她总觉得自己手笨,没有童子功,快速的、技巧性强的曲子她跟不上。从和朋友轮流弹完两个小时,到自己独立完成,狄源汨花了一年时间才适应。

在医院弹琴总会撞见许多悲欢。

拖着行李的年轻女孩听着钢琴曲流泪;自带板凳、穿着病号服的老人小孩,在旁边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还有一位因为腹水肿不得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对着琴凳上穿着碎花连衣裙、已过花甲之年的志愿者发出感叹,“您真有活力”,临走时,他反复说了几遍,“我晚上就要做手术了,特地下来听听音乐”。

对狄源汨来说,路过的孩子听着钢琴声音不哭了,病人听了曲子高兴一点,就足够了。

弹了十年,她很少请假,即使是丈夫几年前因为脑梗在明基医院住院的时候——每到周一,她把丈夫交代给护工,准时下楼,到大厅开始演奏。

《童年的回忆》、《致爱丽丝》、《夜曲》,舒缓的曲调缓缓展开,偶尔也会蹦出几个错音。丈夫的住院让她有些焦虑,但她也安慰自己,把专业的事情交给医生吧。 “弹琴的时候可以集中精力,什么都不想”。

今年因为疫情,在医院弹琴的志愿者工作暂停了几个月。南京入秋的十月,她回到了医院,回来的第一天,她拿酒精湿巾把钢琴琴键擦了一遍,“久别重逢”。

“最专业”琴师看重仪式感

一曲结束,他总要停顿一会儿给观众感受余韵

没人能准确说出在医院大厅放一架三角钢琴是谁的主意,包括志愿者们和医院负责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小尚,“董事捐的吧”,“零几年建院就在了”,“为了舒缓病人的心情”……这是南京市第一架放在医院的钢琴,过了几年,市中心的鼓楼医院住院部也有了一架。

来这里做钢琴志愿者的大多是和狄源汨一样的退休老人。周四上午的志愿者阮嘉陵是所有人里来的时间最久的,今年他刚做完腰部手术,走路时腰几乎佝偻成一个直角。他在做体育老师的时候跟着同事学过钢琴,退休之后重新捡起来。

老年志愿者里“最专业”的是周三和周五早上弹琴的崔忠和。他从小学管乐、作曲,跟着会了钢琴,做过几个管乐团的指挥,在教堂里、歌舞团里演出。他曾经在往来武汉和重庆的三峡游轮上带过一支女子管弦乐队,迎接往来的中外宾客,并在船上待了七年。回到南京退了休后,在医院弹过琴的姐姐介绍他过来做志愿者,至今做了也有十年了。

他是个对演出十分讲究的人。无论是在哪里弹琴,要穿戴整洁,要在表演前先盘盘手串活动关节,同时也静静心,再擦拭钢琴,等到准点,奏响第一个音符。在医院演奏的是较短的乐曲,一曲毕,他要停顿一会儿给观众感受余韵——就像在音乐厅演奏的时候一样,在乐章之间留出时间,再开始第二曲。

崔忠和每次的结束曲都是《奇异恩典》,这首经典的福音歌曲,似乎已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收尾仪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