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脚下放歌声

2020-11-30 07:22:44 作者: 骊山脚下放歌

《复活的军团》演出。本报记者 陆晟摄

《长恨歌》演出。本报记者 赵晨摄

《长恨歌》演出。 本报记者 赵晨摄

《1212西安事变》演出。本报记者 李妮摄

在渭河奔向黄河的旅途中,数千年的光阴在临潼、在骊山交错。这里有礼崩乐坏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谬;有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挥师东向横扫八荒的豪迈;有盛世霓裳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缠绵;有民族危亡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深明大义……斗转星移,千年易逝,历史的回忆正在慢慢褪色。

而在西安市临潼区的舞台上,风云不会落幕。《长恨歌》《秦俑情》《复活的军团》《1212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实景演出在临潼展演。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变得更加明丽与清晰。

如梦似幻《长恨歌》

微风习习,伴着清凉,仰望骊山多少有些神秘沧桑之感。

夜幕下,700多平方米全地沉式的LED软屏上,富丽堂皇的宫廷殿宇就在眼前;18万平方米的骊山北坡上,3组3000颗星星灯带来犹似仙境般景象;山涧中的雾森,犹如飞流直下的大瀑布,波涛汹涌、气势浩大……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台剧《长恨歌》如真似幻的震撼场面,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长恨歌》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园林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自2007年公演以来,已累计演出3300多场,观众超过680万人次;2019年,演出实现收入过亿元,占当年全国实景演出收入的14%。

从千年前优美迤逦的诗文,到今日轻歌曼妙的舞姿,这部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叙事长诗的舞剧,通过70分钟11幕场景,运用现代声、光、影音技术等,艺术再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宏气象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11月1日晚,华清宫内,灯光色彩的变化,使人恍若置身于盛世大唐。伴着“杨家有女初长成”,演出拉开了帷幕。九龙湖上,披着长纱的杨玉环从花中翩然而出,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远去的历史……

千娇百媚的杨玉环奉诏入宫,和唐玄宗沉浸在欢乐幸福当中,许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在众多宫女的簇拥下,她罗裘薄纱,水帘之下妩媚的身影向观众呈现了一幅“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画面。

骊山脚下,皇宫高处。伴随一段华丽狂放的胡旋舞蹈,安禄山进宫了,带来了胡人盛行的胡旋舞和胡腾舞。梨园内华灯溢彩,杨贵妃禁不住喜悦的心情,陶醉在风劲的舞中。这华美奢侈的一幕幕,仿佛都在为悲剧的到来渲染气氛。

随着一阵巨响,万千花火从天而降,安史之乱打破了一切祥和,宫中瞬间被熊熊烈火侵占。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西逃至马嵬坡途中,士兵叛乱,逼迫唐玄宗赐死爱妃杨玉环,一条白绫终究让二人阴阳两隔。失去心爱之人的唐玄宗,悲痛欲绝,郁郁寡欢。

舞台上,音乐婉转缠绵,绕梁不尽;舞台下,观众屏息静气,捕捉从台上飘出的每个音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睡梦中的唐玄宗,入蓬莱仙境与杨贵妃相会,两人泪眼相望,尽诉相思。此时,无数白鸽凌空飞翔,为这对有情人能在仙宫相会而乐,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帷幕已落,观众意犹未尽,掌声不断。

历经13年长演不衰,《长恨歌》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1000万元用于升级改造提升演艺设施、不断适应科技发展以及观众口味和视野的需求……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新垣说:“我们始终坚持对艺术高水准的恪守,以匠心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文旅演艺精品,真正赢得游客的口碑。”

骊山下的“柔秦”

“黑夫!黑夫!”11月5日,临潼区大秦剧场内传来阵阵呐喊。“黑夫”,是两千多年以前,一位秦兵的名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