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扶贫路上的“她力量”

2020-12-03 06:38:51 作者: 女摄影师用镜

说起黑山嘴村,王会敏同样很感激当地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冬天,我的脸被冻了有大妈给我送冻疮膏,入户时,80多岁的奶奶那么亲热地牵起我的手拉家常,所有这一切都化成了浓浓亲情,使驻村的日子不再孤单,使黑山嘴村成为我们永远记挂的又一个家乡。”

“心中有锦绣,脚下有乾坤”

8月26日那天,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李宁跟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惠芳预先约好拍摄的日子。

早晨6点多,李宁就赶到了王惠芳位于北京门头沟的家里,为啥这么早呢,李宁想拍拍王惠芳真实的生活状态。房子不大,装修也很简单,一进门,李宁就被大半桌的药瓶子吸引了,这些年,惠芳大姐夫妇,每天都是先吃上一大把药,然后外出为扶贫事业奔忙。

王惠芳家给李宁印象最深的另一点,是挂了满墙的刺绣作品,这些是王惠芳的扶贫项目产品,她是北京市门头沟京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王惠芳和丈夫陈良敬都是北京大西山的农民出身,30年前,她和丈夫陈良敬开着手扶拖拉机闯出大山,靠经营理发店脱贫致富。然而,每每回到家乡时,她看到留守妇女就业门路少,就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我不能眼看着山里的姐妹不管!

2009年,王惠芳返回家乡重新创业,要想办法带领乡亲们脱贫。

怎么帮?王惠芳想到了手工编织和手工刺绣。王惠芳有着20多年的刺绣经验,熟练地掌握了京绣、丝绫堆绣、手工编织、传统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为了带动家乡的姐妹们增收,2010年,王惠芳在娘家黄岭西村、婆家燕家台村及门城地区成立了三个巧娘工作室,对妇女进行手工制作培训,不仅免费教技术,还把原材料送到妇女们的炕头上。2013年,又成立了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织合作社。

队伍越来越壮大,手快的巧娘月收入达到800元至1000元,姐妹们高兴地说:“惠芳姐,不出家门就能挣上钱,你可是为大伙干了件大好事!”

李宁回忆说,“在合作社,我问在场的绣娘们,生活改善没?她们都说,惠芳大姐教她们编织刺绣,现在自己有了收入,在家的地位也提升了。”

为照顾山里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王惠芳总是把订单优先分给困难姐妹。几年来,王惠芳先后开展了上百班次的免费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市区多所小学与她签订合约,联合展开艺术进校园活动。巧娘们走进校园走上讲堂,个个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特有成就感。

“心中有锦绣,脚下有乾坤。”王惠芳这样形容自己的事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无法相信,这些堪称艺术品的纯手工作品出自当地的山姑俏嫂。我们山里的妇女,就是这样靠着双手用智慧和技能脱贫增收。”

本报记者 叶晓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2月03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