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来了丨“南音妙笔”卓圣翔:千种曲韵,别样传承

2020-12-04 05:20:01 作者: 非遗课来了丨

台海网12月1日讯(记者 刘彦玫)南音,中原古乐,生来流着“贵族”血脉。它是盛唐之音,却也是晦涩难懂的“中国音乐活化石”;它是世界级非遗项目,可因曲高和寡,陷入日益式微的泥沼。

而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台湾老人,谱曲千章,桃李天下。为了创作,心无旁骛,伏案著曲;为了传承,“倾囊相授”,尽心竭力;为了普及南曲,打破方言禁锢,用普通话唱与众人听……

他,就是被南音界誉为“琵琶圣手”的卓圣翔。这辈子,只会三件事,弹南琶、作南曲、教南音。

“琵琶圣手”卓圣翔 刘彦玫摄

"平平无奇"古稀老人

不谙世事"曲艺高手"

“他的时间,不是花在创作上,就是花在教学上,外面的事,一概不知。”在学生罗纯祯的眼里,卓老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却不谙世事,生活像白开水般,简单、纯粹。

第一次见到卓老,是在他翔安马巷的家中。从逼仄的楼梯盘旋而上,打开房门的瞬间,顿觉敞亮,简易装修的客厅,无半点赘余陈设。身着白色唐装的卓老迎面而来,面色红润,憨厚腼腆。若不是岁月染白了发丝,从他鲜少皱纹的脸上,完全看不出古稀老人的“年龄感”。

台海网“非遗课来了”邀请卓老与学生罗纯祯直播 刘彦玫摄

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平无奇”的老人,却在近现代南音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琵琶圣手”之名,在南音界无人不晓。近七十年的南音生涯,卓老的琵琶技艺炉火纯青。他的演奏技巧独树一帜,轻重缓急,富有抑扬顿挫之美;琵琶“撚指”和“轮指”手法灵活细腻,收放自如。与其说是弹琵琶,不如说是“轻拢慢捻”的深情爱抚。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卓老的另一个身份——南音作曲家。七岁识南音,十六岁学曲牌,开始作曲。经过一个甲子的沉淀,他整理了南音曲牌大全,录制众多南音有声书籍;不仅如此,作为首屈一指的南音作曲家,他的新曲达上千首之多。

笔耕不辍、勤勤恳恳,才有了如今的成绩斐然。而卓老只是笑笑,自嘲地说,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人生不过梦一场

谱一曲传奇"离歌"

七十年稍纵即逝,从“被逼”学艺,到竭力传承,卓老的每一声低吟浅唱、每一首妙曲新音,大都烙印着如梦往事,离别与相聚,汇成了他生命里的“主旋律”……

《相聚在宝岛》南音舞台照

“咱相聚宝岛台南府城头,过去的思绪,酸甜苦辣,受尽煎熬……”2010年,厦门市南乐团表演的《相聚在宝岛》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斩获第六届牡丹奖节目奖,实现了福建在中国曲艺最高奖上零的突破。而作曲者,正是卓圣翔。

曲子讲述的是一位思念故乡的台湾人,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故事。曲调如诉如泣,字字溢满乡愁,“每次听到这首曲子,心情都很不好,会掉眼泪。”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身边的朋友亲人,更来源于卓老自己。一生辗转,他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

年轻时的卓圣翔

有四个人,在卓老的艺术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打开卓圣翔“南音之门”的人,是他的堂哥卓圣煌。出身梨园的堂哥,经常嘱咐年幼的卓圣翔,“读书很重要,但是学南音更重要,一定要把南音学好。”7岁的孩子哪懂得其中深意,只知道“被逼学艺”的艰苦,却也乖乖忍受了下来。

9岁那年,卓圣翔随着堂哥从南安到厦门拜师学艺,师从“南音一代宗师”纪经亩,和人称“厚仙”和“南管先生”的白厚,一位教琵琶弹奏,一位教南音唱腔。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