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中、展馆里、黄浦江畔、城市草坪上……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上海城市各处,动听乐声、婉转戏腔、曼妙舞姿、深情朗诵轮番上演,欢声笑语与掌声此起彼伏,不时有艺术的种子在落地生根,不时有文化的新芽在无声生长。
拨开新冠疫情的阴霾,这个秋天,上海文艺舞台演出的线下之旅重新启程。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演艺大世界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的“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9月至11月在上海举办。这也是今年上海举办的首个综合性舞台作品集中展演活动。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前,受国际疫情的影响,原定10月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延期至明年同期举办。但下半年,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又全力投入“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等一系列特别活动,实实在在为上海市民的线下艺术之旅按下了重启键。
艺术节虽然延期,但艺术从未缺席——
齐心聚“新”,文化“码头”“源头”并肩前行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2020年9月起,上海文化的“码头”日渐繁忙,7个省市14台国内高水准新创剧目陆续登陆上海。
因为“艺起前行”,北京、江苏、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精品新作汇聚上海文化“码头”,歌剧、舞剧、民乐、京剧、昆剧、滑稽戏、彩调剧、川剧、话剧等多种类型的剧目在舞台上竞相上演,所有参演剧目均为国内原创,多元的地域文化在上海“百花齐放”。
此次展演引进剧目中,《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刘三姐》《长安第二碗》《草鞋县令》曾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新刘三姐》入选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这些新创舞台作品的展演,为上海与兄弟省市文艺创作的交流互鉴搭建了平台。
多部“上海出品”的优秀剧目同台展示。上海歌舞团带来“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双奖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该剧历经百余场巡演后,主创和主演对该剧进一步理解、打磨后的呈现。上海杂技团的杂技剧《战上海》同样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艺起前行”在城市间搭起了一座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创作的源头活水流动其间。三场创作经验交流会上,上海文艺工作者向兄弟省市“取经”,在“切磋”交流中对照自身,开拓思维,探索创作新路径。
齐人心,聚新作,“艺起前行”让上海的文化“码头”热闹不已,文化“源头”活水不断。
精心出“新”,艺术天空定制艺术大餐
艺术天空特别活动亮相杨浦滨江“绿之丘”
9月29日晚,由上海爱乐乐团携手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以及青年歌唱演员赵越、龚爽上演的交响音乐会在杨浦滨江“绿之丘”圆满结束,由此也拉开了“艺起前行”艺术天空特别活动的大幕。
“艺术天空”从2014年创设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公益惠民系列演出,经过历年的精心打造,已成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亲民品牌。此次“艺起前行”,艺术节中心精心策划推出了12场耳目一新的“艺术天空”系列演出,成为上海演艺活动的秋日限定“爆款”,预约网站一度因访问量过多陷入瘫痪。
从小提琴经典名曲、威尔第传世歌剧到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非遗”音乐,再到融合创新的“潮牌国乐”“水磨新调”;从黄蒙拉、黄滨等艺术名家到火遍B站的自得琴社;从深受亲子家庭喜爱的儿童音乐剧、打击乐到备受年轻群体追捧的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再到反映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展演……“艺术天空”系列演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各个艺术门类,引起了各个年龄阶段艺术爱好者的满心期待。
艺术大餐,还得精心“装盘”——本着“打破”艺术门槛、拉近艺术与观众的距离、打造高品质视听盛宴的愿望,此次“艺术天空”精心挑选的两个户外场所,给市民以强烈的新鲜感:首次选址杨浦滨江“绿之丘”,给这座从工业地带变迁为人民生活带的文旅地标,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在黄浦区进行的活动则选址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让草坪广场的美丽秋景再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