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现金和非现金支付本质是互补关系 现金是应对金融脆弱性的防线

2020-12-16 23:13:36 作者: 央行:现金和

(五)现金是应对金融脆弱性的一道底层屏障和心思防地。理论上,现金能够被视为无危险的付出东西和安全财物,而任何依靠于商场组织的非现金付出东西或多或少具有操作危险、商场危险、信誉危险乃至是道德危险,为居民保存现金这一选项能够进步其安全感。

(六)现金的存在具有现代信誉钱银的法理根底。现金是现代信誉钱银的代表,在国家信誉的支撑下,由国家法令规则强制流转,独立发挥钱银功用,具有法偿性。世界各国遍及经过不同方法的立法来维护本国钱银的位置。《我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办理条例》清晰了人民币在我国的法定位置,规则不得拒收人民币。

二、国际社会保存现金运用的经历得失

从全球范围看,虽然一些国家出于展开金融科技、反洗钱、反逃税等原因,不鼓舞大规划现金买卖,但并没有彻底否定现金运用。经过实践上的一些曲折和重复,现在国际社会遍及以为保存现金利大于弊。2009-二零一九年,美国、日本、欧元区等首要经济体流转中的现金(M0)均匀增速遍及超越其GDP增速。

(一)北欧国家开端反思“无现金社会”。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曾是“无现金社会”建造的先行者。这些国家的共通之处在于经济展开水平高,人均GDP居世界前列;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度低,城乡差异小;国民受教育程度高,承受新事物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数字根底设施兴旺。因而,北欧兴旺国家推进去现金化有特别优势,展开我国家难以仿照。即便如此,二零一八年以来,瑞典等国开端反思无现金社会存在的问题:一是“数字距离”开端凸显,部分弱势集体(包含外来移民)难以习气无现金社会;二是信誉卡诈骗数量明显上升,引发对付出安全的忧虑;三是考虑到灾备问题,忧虑无现金社会在面临战役或天灾时缺少抵抗力。

(二)日本民众出于对自然灾祸等严重突发事件的忧虑而偏好现金。日本的非现金付出以信誉卡、预付卡为主,移动付出起步较晚。2014年起,日本政府将推行非现金付出作为国家战略。但日本民间对“去现金化”顾忌重重:一是日本自然灾祸频发,民众危机意识强,以为一旦发生灾祸构成停电等状况,现金必不可少;二是民众经历过消费金融危机的洗礼,忧虑非现金付出或许麻木对花钱的感觉,导致过度消费;三是中小商户不愿意担负佣钱本钱,且忧虑付出延迟到账影响资金周转;四是顾客对暗码被盗和个人信息走漏存在顾忌。全体看,日本社会现在仍较为依靠现金。

(三)美国和英国重视现金关于弱势集体的含义。二零一九年以来,美国多个城市出台当地法令,制止商户拒收现金,理由是“去现金化”不利于低收入人群和有色人种,会对弱势集体获取金融服务构成妨碍,加剧其经济担负。在英国,很多弱势集体也高度依靠现金付出。英国顾客还较为垂青现金的匿名性,而且以为现金能够操控消费开销。

(四)澳大利亚着重保存现金作为备用付出手法。二零一九年,出于大额现金反洗钱需求,澳大利亚立法制止以现金购买超越1万澳元的产品。但澳大利亚没有彻底否定现金运用,而是支撑将现金作为可选的付出方法。澳央行以为现金是很好的备用付出东西,许诺继续供给现金,并发行了新版纸币。据澳央行二零一九年查询,有10%的受访者只运用现金,78%的受访者表明会持有一些现金,原因包含防备不时之需、情面来往、忧虑付出系统稳定性、隐私安全、对银行缺少信赖等。

(五)印度“废钞令”未能阻止现金运用。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印度宣告面值为1000和500卢比的纸币失效,期望削减现金运用,冲击洗钱行为。印度央行数据显现,非现金买卖量随后一度迅速增加,但该趋势仅继续到2017年3月,之后便一路下行回归到本来水平。首要原因是:印度一般民众受教育程度有限,难以娴熟运用非现金付出;POS机遍及度低,乡村区域缺少终端设备;发生过银行卡大规划遭黑客侵略,导致民众对非现金付出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上述国际社会保存现金运用的经历得失供给了值得学习的启示:一是各国推进“去现金化”的测验呈现了不少曲折和重复,对过度“去现金化”现已有所保存、警觉或反思。二是各国实践证明“数字距离”现阶段还难以消除,假如直接全面“去现金化”,会有部分集体被排挤在付出系统之外。三是各国顾客关于付出中的个人信息和产业安全高度灵敏,部分顾客较为垂青现金的匿名性,非现金付出的技能安全隐患仍遍及存在。四是应把日常小额现金买卖与大额可疑现金买卖差异开来,使居民正常的现金运用与反洗钱、反逃税不发生抵触。五是应高枕无忧,现金在应对自然灾祸和严重突发要素构成的付出系统中止时,具有保证根本日子的灾备效果。